近幾年,德國幾個大城市流行銀髮族與學生「同居」,一方面協助學生解決供需失衡且負擔不起的租屋問題,另一方面也幫助年長的獨居老人,生活中多了幫手,這樣的「銀髮室友」、老少共居模式,正逐步成長中。
這樣的「共居幫忙」模式,其實已有二十年歷史,並非新創概念,但隨著德國各大城市,如慕尼黑、柏林等學生宿舍長期提供不足,加上房租和房價逐年瘋狂飆高,讓這樣的「打工換宿」、老少共居模式,再度備受重視,也成為民間一股熱潮。
慕尼黑是全德國房屋均價最高的城市,「房事」對一般受薪階級的德國上班族來說,已是壓力沉重的大事。
根據德國房屋網統計,二○一六年慕尼黑房屋均價為一平方公尺將近七千三百歐元,換成台灣慣用的坪數計算,一坪均價近台幣八十七萬元,相較於德國全國房屋均價每平方公尺約二千四百歐元,慕尼黑房價整整貴了兩倍。
慕尼黑的房價高昂,有很大原因是長期供不應求所致,無論租房或買房,都很難找,加上德國法律規定,房東不能隨意把房客趕走、再立馬換下一個房客借機漲租金,僅能以「自用」為理由,要求房客搬家。
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下,房東當然只想找到能穩定繳出房租的房客,這也造成慕尼黑房事的「畸象」:想租或買房的人,都要先經過房屋仲介嚴格把關「面試」,而房客也必須掏出各種五花八門的法寶,諸如薪資證明、工作合約、雙薪家庭等,來「取悅」房屋仲介和房東,才能得到心儀的住所。
對在慕尼黑讀書的學生來說,租屋更是相當大的負擔。德國《世界報》報導,從二○一二至二○一五年,德國各大學城市的學生宿舍供不應求,且租金漲幅平均超過二位數,其中慕尼黑更是貴得出名,學生宿舍一平方公尺租金約十五歐元,等於一個學生必須花上將近台幣二萬元,才能租得起超過十坪的學生宿舍。
最近幾年在慕尼黑,學生與獨居老人的共居模式,每年都以五十至八十件的數量穩定成長,其中老人的平均年齡約八十歲,學生的年齡則約十八至三十歲不等,每三個月會有人來訪視他們的共居狀況,平均共居的時間約為二年半。
跟老人家同居,學生需要負擔什麼呢?基本上學生不需要負擔房租,但必須以每個月付出每平方公尺一小時的工作時間作為交換。若學生住的空間是十坪大,那麼每個月付出三十三小時的工作時間,平均一天只需要幫忙「銀髮室友」約一個多小時,其實相當划算。
基本上,德國的老人普遍來說相當獨立,他們多半愛勞動、生活自主性強、喜歡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間,甚至很多事情不喜歡麻煩自己的子女。
但是若有個年輕「室友」可以幫忙他們一起整理花園、去市區買東西、聊天陪伴,又能互相尊重隱私,他們普遍都願意接受,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生活「不孤單」。
「銀髮室友」,也成為學生族群在昂貴城市生存和求學的另類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