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角度 都 要 美 文/石德華 |2017.02.13 語音朗讀 576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特別高大的山門,顯得沉穩大氣,慈悲門居中最高。圖/石德華 僧尼飄然走下石階,行經靈山勝會壁雕。圖/石德華 「時教廣場」特別選用青斗石鋪地,灰黑高貴外,還帶有綠色的沈靜清涼。圖/石德華 文/石德華 1. 「老師,等我換一下鞋!」慧知法師閃一下身,然後再出現,笑呵呵的相迎。在佛光山後山花園一個好視角,居高臨下如看攤開的捲軸,他先這樣帶我看藏經樓全貌。 經律,佛所宣說,藏經樓修行法門智慧如海,左臨圓滿佛道,右倚弘法僧眾,一色金黃佛光琉璃瓦,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整體諧美,意涵貫串飽滿。佛如光,法如水,僧如田,三寶山輝煌齊備,安住於山照水映南台灣。 一位年輕女孩拾階走上藏經樓山門,驚呼一聲「哇!」隨即拿出手機拍照。「我就是要這聲『哇!』然後讓人忙掏手機……」慧知法師轉頭這樣告訴我,他是佛光淨土的執行長,一石一瓦一草一木,孤星微月監工著藏經樓的誕生:「在這裡,每一個角度都要美。」 2. 美,建築意識的必存元素,當初許多建築專家給了許多重量級的建議,都讓慧知法師增廣受益,但是,美沒有絕對與定性,他最終服膺且實踐的唯一美學是——星雲大師佛教平等觀的美學。 大師告訴慧知法師,創意是你自己的喜歡,百分之一的人的喜歡。建寺的美,不在於寺本身,在於人們喜歡才是美:「我不要百分之一的人欣賞,我要百分之九十九普羅大眾都喜歡。」 大師所謂的「人們」,是每一個人、每一種人,真正的無差等眾生,大師所謂的「喜歡」,怡悅之外,還要包括方便性。 原始的兩塊基地高低落差十八公尺,既不好規畫,地形又不對稱,大師說「是人不會用,沒有不好用的」,後來,法寶山南北梯塔可搭乘電梯,以三個平台順依地勢盤旋而上,讓陡度柔和緩化,也彷若無言宣說著從人間法漸次提升到佛法,從親和、熱鬧、互動的人間性,次第繞轉到「如來一代時教」波瀾浩瀚的經藏教義。而集眾,才是最快的弘法的方法。 平台不但是接引的方便法門,還可充當表演舞台,每一階梯都是現成的座椅,本來設計的一百六十多層階梯,在大師「遊客去來要有趣,必須減少階梯」的提醒下儘量縮減,慧知法師說完工後一數才發現:「怎麼那麼剛好,一○八階,斷一○八煩惱。」 施工期間,大師輪椅代步且眼力不佳,仍常常要去「工地走走」。他現身說法提醒慧知法師,建築是人要用的,行走、休憩的動線相對重要,尤其對行動不方便的人。於是,從法寶廣場前兩邊如兩隻環抱的手臂般伸出二道緩坡,穩定無障礙的「讓所有不方便行走的人都能好好行走」。 兩隻手臂帶來的均衡感,加上移植來的高大的桃花心木、大大小小的植栽、參差崢嶸的奇石,彼此互不相礙的用不規則景觀,將法寶山入門那塊不對稱基地的不均衡感自然均衡了。 藏經樓左側山徑旁,有一棵破布子樹,樹下是大師常坐鎮指導工務的地方,園道規畫中因路衝原本將要被砍除,它竟然全樹發黑,決定保留後,才又青綠茂密的生長。慧知法師說:「大師眼睛都看不見了,卻還能精確指出結界所在。」 二平台「靈山勝會」壁雕,自有藝術家的美學,我在經藏樓的形貌取色,看到慧知法師的細膩,建築主體採米白色、紅豆色、巧克力色,展現單一色系的樸質大方,他說「時教廣場」特別選用青斗石鋪地,在黑灰高貴外,還要帶有綠色的沉靜清涼。 經藏樓居高與天近,朝東面向高屏溪,視野搖轉壯闊,特別高大的山門,更顯出沉穩大氣。我問慧知法師,最喜歡來到的人怎麼形容這裡,他回說:「寧靜」。就站在時教廣場,背後的二樓有佛教三藏十二部經,他說:「不是封存書籍,這裡會讓佛學更有生命力」。 今日有雲霧,看不見遠方的中央山脈,慧知法師說天晴的時候遠山很分明,下過雨,連山上幾間房子都清清楚楚。大佛城的永瑞法師也對我說過:「過年前我們去出坡,在藏經樓打掃,看見東方中央山脈清晨的第一道曙光」。 3. 這是眾人合力以成,無一環節可或缺的艱鉅大工程,慧知法師以回顧的心情看工程進行中照片,用的是「毛骨聳然」四個字,一再端詳照片日期是否寫錯了,「簡直不可思議」,他說,離完工日期剩三個月,鷹架都還未拆,竟然可以順利如期的完工! 「破釜沉舟」四字,從前只是一句成語,藏經樓建寺後,每一筆每一畫他都彎身深深耕犁過。 工地的事千頭萬緒,進行過程困難百轉,曾有一度工地完全失序,那一天,沮餒萬分的慧知法師決定回寮房,他脫下僧服,默默掛好,備好面紙,盤坐床榻,他準備要翻江倒海、號啕痛哭一大場,結果,他一點都哭不出來。聽他將往事描繪得生動,我心中一陣默然,我約莫能懂,事物到達極至,言語、文字不能及,連情緒都跟不上。 來在法堂,心情不好的慧知法師坐在最末座。眾人離開時,大師叫住他: 「看你心事重重。這輩子我最愛解決別人的困難,對我來說,都不是困難。」 「師父您是一代大師,有智慧,我不是。」 「你只有痛苦,我是有通路。」 「師父,我的通路是什麼?」 「那是你的事。我只能給你鼓勵。」 慧知法師不斷思考大師提點的深意,終於豁然開解。他在每天下工後的晚上七點到十二點,再加開一場主任級參加的「趕工會議」,他要各部門老實呈現問題,大家當場共同解決問題,果然,改良工法、主動幫忙調度工人、提高時間效率……問題開始迎刃而解,當最後一片佛光琉璃瓦覆蓋的一剎那,屋頂上所有的工人都歡聲雷動。 一直到現在,當初建寺的工班們,都還一遍遍帶家人、同事回來參訪他們曾經參與完成的一場不可能的任務。 不只是自己認真盡責而已,慧知法師領會到,還要主動幫別人解決他所面臨的困難,藏經樓營築建造過程及它的恢宏完成,是工程團隊、淨土同仁、所有工班大家齊心協力的找到了通路。 為他人拔苦予樂,慧知法師說,所有事依然要回歸到佛法的本質。這次,他充分領受拜服了大師的「通路」說法。 4. 隔天,我沿循昨日再訪藏經樓。佛光大道的市集、法寶廣場的街頭藝人、往來行走與休憩的人們依然,年初六,人潮退了些,僧尼飄然走下石階,有個中年人走出南梯塔,流眄四方,正在告訴他同行的友人:「喔,是依山勢建的仿唐式建築」,一對情侶在迴廊不斷移位取景,那一家三代七口人,高高低低坐在山門下階梯,一起遙望高屏溪,安靜無語如參禪,他們背後排樓上的題字:「慈悲門」、「般若門」、「菩提門」,三者都是大師對人們的期許,思量斟酌,還是讓慈悲門居中最高。 這裡每個角度都要美,除卻意志還有意義。我細踱青斗石,睇看石上隱隱約約的涼綠,一抬頭,彎溪、高架車流、遠山、廣天、虛空,突然明白,慧知法師真靈敏,藏經樓的築建,原來是向天地借景,向大師取經。 前一篇文章 【20世紀台灣文學故事 1953】 來到島上的飛馬 下一篇文章 【名人與佛教】 誰啟發了休姆的佛教思維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在後設相允——序《說好的》之間【小貓散步】剛剛好我在故事的森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