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產品去年出口中國大陸總量,比前年減少百分之十九點四。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是我國農產品最大的出口國,去年出口金額為九億六百六十萬美元,比前年減少百分之九點四,出口量更減少百分之十九點四,外界歸咎於政黨輪替,導致中國大陸與台灣的農產貿易疲軟,與兩岸農業交流全面中斷所致;但農委會表示,去年初寒害,加上兩個颱風侵襲,台灣農產品受災嚴重,自己吃都不夠了,當然出口減少,而各農產品出口大陸各品項都有增減,並不必然是政治因素。
根據農委會農產品外銷統計顯示,過去十年來,台灣農產品外銷中國大陸的金額,約在三億六千萬美元至十億美元左右,去年金額雖衰退百分之九點四,但金額仍破九億美元,表現並不差。
在日本安倍首相上台實施貨幣政策,日幣貶值後,中國大陸從民國一○二年前後,已躍昇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第一大國;即使去年開始,兩岸關係緊繃,農業交流幾乎全面中斷,但中國大陸仍站穩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龍頭寶座,對我國農產品貿易影響甚鉅。
農委會國際處代理副處長林家榮表示,去年出口衰退,主要是受到寒害、颱風與降雨影響,導致國內農產品災損嚴重,內須擴大,大陸人最愛吃的台灣芒果、釋迦,去年出口中國大陸的金額分別衰退百分之八十二點六和百分之二十六點二,另外,葡萄柚百分之十八點二、柑橘百分之二十五點六。
林家榮表示,但鳳梨賣給中國大陸也很多,鳳梨去年出口值增加百分之五十點七、蓮霧增加百分之四十六點九,還有中國大陸喜愛台灣茶葉,整年出口產值增加百分之二十四點七;各品項漲跌互見,有的增加、有的減少,主要還是受到氣候災損的影響,生鮮農產品在國內也很少,國內價格好,自己吃都不夠,因此外銷量減少。他也表示,配合政府走南向政策,未來也會開拓新興市場。包括針對既有重要市場,開發新的出口品項。
北京嚴檢 柑橘退運率變高
此外,農委會防檢局長黃㯖昌也表示,北京當局確實下令對台灣外銷大陸的農產品,實施較嚴格的防檢疫措施。例如柑橘類的潰瘍病,是非常微小且普遍的植物疾病,但去年被大陸退運十多件,比例比往年確實偏高。
黃㯖昌表示,中國大陸南部也也潰瘍病,若以國際檢疫規範而言,若國家本身也有相同的病害,應該是有病害的柑橘挑掉即可,大陸方面卻直接用退運的手段處理,確實不符合國際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