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雞年到來,新的一年帶來希望,尤其是有關荷包的議題。日前政府說經濟會逐漸好轉,和老百姓的感覺南轅北轍,或許所處的立場不同,才會產生懸殊的看法。
二○一六年遇到許多困境,如政黨惡鬥、改革爭議、陸客減少、民眾抗爭等,都令人憂煩苦惱;某些政策惹惱民怨,引發排山倒海的怒火,讓國內經濟面臨重大衝擊。
經濟好壞,問庶民最清楚,只盼上位者下鄉視察時,細心觀察貧富差距有多嚴重,要苦民所苦,千萬別不食肉糜才好。
現實的狀況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如一休一例、年金改革等,對人民影響太大,導致基層勒緊褲帶,軍公教、勞工、公營事業員工紛紛陳情抗議,人不安則生怨,若是經濟無虞,誰願走向街頭?
反觀住豪宅、開積架汽車、戴珠寶的富豪,和基層百姓的生活,可謂天壤之別。從目前的經濟成長來看,國父理想中的「均富」已不可能,未來會再擴大貧富差距。
經濟是國家的命脈,在台灣,政治影響了經濟,甚至主導著發展。動亂不安的政局,令台灣空轉了太久,亞洲四小龍優勢不在,眼見南韓等國家急起超越,我們為何無法反省呢?
國事蜩螗,政府致力改革,方向絕對是正確的,立意是良善的,但有時候缺乏溝通,人民無法感同身受,可謂吃力不討好。
結束新春假期,許多行業正式開工,民眾期盼景氣由谷底回升,也要政局安定才有可能,且讓我們真心期待,政府能以民生優先,先從發展經濟做起吧!
吳介民(台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