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歲那年,席慕蓉第一次到蒙古。此後十幾年,提到蒙古就流淚,老往蒙古跑!「我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故鄉是甚麼?齊邦媛教授說,愛過你,對你有期許的人,叫故鄉。時間的經營,生長活了一段有記憶的地方。在我們一代,沒有故鄉,只有原鄉、家鄉。」
回到蒙古,席慕蓉看到幾百年傳承下來的族人,覺得特別珍貴。對蒙古人而言,家鄉是整個蒙古高原。「他們說,我是來自台灣的蒙古人!」
關於游牧文化,席慕蓉認為現今的「蒙古文化與社會」、「蒙古秘史」、「成吉思汗」與「金色的馬鞍」這幾本書的參考價值最強,書中記載,布里雅特蒙古的貝加爾湖是蘇武牧羊的匈奴舊地。「長滿草之地是有皮之地,開墾之地是無皮之地。對土地的態度形成我們的文化,漢人的農業觀念用到蒙古,會有災難。」新疆巴因布魯克草原一公尺以下是永凍層,薄薄幾公分的土地,幾千年下來,還有草原,乃是與大宇宙取得和諧。
在席慕蓉眼中,蒙古馬很有韌性,「回到蒙古,纔深深覺得,自己和族人長得都像!我們是族群的基因之一,無法擺脫!」行走、閱讀、書寫,尋找安生立命的座標!
演唱英雄史詩,英雄永遠和馬在一起││席慕蓉輕輕的說著。
「游牧文化的精華是:野性蘊含和諧,和諧擁有野性!與世界和平相處,眾生平等,萬物有靈!」這是席慕蓉的蒙古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