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沸沸揚揚的莎翁逝世四百周年與童書作家羅德.道爾(Roald Dahl, 1916—1990)百年誕辰,今年的英國則準備要紀念白朗蒂(The Brontës)及珍.奧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二百周年。
「白朗蒂二百周年」其實是個五年計畫,因寫出小說《簡愛》的夏綠蒂(Charlotte Brontë,1816—1885),於二○一六年慶祝二百年冥誕;為三姐妹畫出著名肖像的弟弟布朗威爾(Branwell Brontë,1817—1848),將在二○一七年度過二百誕辰;以《咆哮山莊》聞名於世的艾蜜莉(Emily Brontë,1818—1848),要在二○一八年享二百歲生日;他們的父親派屈克(Patrick Brontë, 1777—1861)到哈華斯小鎮擔任牧師,於二○一九年屆滿二百年;小妹安(Ann Brontë, 1820—1849)的二百歲冥誕,則是在二○二○年。
四個兄弟姐妹的感情非常親密,但也有許多衝突,其中布朗威爾酗酒過度,而脾氣暴躁,為家人製造巨大的陰影;夏綠蒂為姐妹們的將來未雨綢繆,汲汲營營以寫作、出版為職志;艾蜜莉文如其人,感情強烈,愛恨分明,和夏綠蒂實事求是的個性多有矛盾;溫婉而堅強的小妹安,則有如四人間的潤滑劑,尤其傾全力支持夏綠蒂的出版計畫,三姐妹才終於齊心合力,在重男輕女的維多利亞時代,先以男性筆名結集出書,獲得回響,繼之恢復本名,享譽文壇迄今。
不過小妹安因為早夭,兩世紀來的文名並不如其姐鼎盛,但近年來研究安的著作愈來愈多,咸認她的小說《懷德菲爾房客》具有深刻的女權意識,超越當時的社會思惟,文學造詣絕不下夏綠蒂及艾蜜莉,甚至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成為維多利亞文學研究的新瑰寶。
至於以《傲慢與偏見》、《理性與感性》、《艾瑪》等小說風靡全球的奧斯汀,堪稱十八世紀末以來最知名、也最受歡迎的英國女作家,在她逝世二百周年的今天,將有一系列的展覽在各地舉行,展示物包括她在十九歲時,父親為她購買的行動書桌、作家的親筆書信、以及青少年時代撰寫的短篇故事等。
面對上述各種長期而大型的藝文活動,我有幾點感想:一、當政治現實充滿不安的此刻,文學為大眾所帶來的心靈慰藉似乎份外可貴。
二、當「軟實力」成為朗朗上口的術語之際,值得探究的是,究竟是什麼政治、社會與文化條件,讓過去的英國能培養出這麼多歷久彌新的好作家?這些條件想必方是「軟實力」最重要的根源。
三、在被忽略了二百年後,安.白朗蒂的風采終於逐漸清晰,從兩位姐姐背後的身影中走了出來,讓人看到了她的文學貢獻。有時候,我們不免會因某些事實遭到淹沒而大感憤怒與洩氣,但有關安的研究,卻讓我們了解,長遠來看,真相終會大白。許多人世的未可知,或許正便是人生的重要功課。
蔡明燁(英國/歐洲台灣研究協會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