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存廢 裁併不如活化

郎英(台中市/文教工作者) |2017.01.13
944觀看次
字級

國中小學的小校裁併校問題已爭論多年,到底全校剩下幾個學生才能搬上廢校平台討論?

學生人數過少,確實有不利團體學習現象及教育資源缺乏之虞,但站在義務教育階段,孩童學習權應受保障立場,沒有人可以任何藉口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學校也扮演著社區文化傳承延續的重要角色,和居民情感凝聚認同感的寄託地。學校是社區的靈魂,在推廣終身教育潮流下,活化教育比結束教育,更彰顯魄力遠見。

現行原住民學校已受到法律保障,除非「學區內有設戶籍選舉人書面連署達到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或確實沒有適齡學生才可以停辦」。透過社區溝通,多數認同決定存廢,避免抗爭護校怒火,任意剝奪就近入學權,也剷除一國多制亂象(地方政府自治法規處理方式各不同),衍生各校搶學生或借人頭亂象。

會面臨裁併校命運的小校學生,大多也屬弱勢家庭,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外地學校就讀,對這些孩子和家庭造成處境不利,是不公平也不人道。

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在義務教育階段,給孩子適性教育和基本素養,遠比將他們送進較大型學校集中教化來得重要。

小校除了裁併,還有更好的選擇。目前很多小型學校轉型發展、特色課程、實驗教育,辦得有聲有色,學生透過生活結合、校際交流、遊學導覽,學習更踏實。

郎英(台中市/文教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