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執筆人:陳長文
終身志工
執筆人:陳長文 終身志工
蔡英文總統在年終媒體茶敘時,再次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共識,然而對媒體追問是否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原則」,蔡英文屢次迴避。顯然蔡總統已經打定主義,「不表態」就是她兩岸政策的答案。
無需以「模糊」來苛責蔡總統,因為九二共識的特點也是「模糊」,兩岸同屬一中,但對「一中」的內涵模糊以對。
只是九二共識不模糊的是,「兩岸同屬一國」這點是明確的,中華民國憲法,明定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領土。
蔡總統的「模糊」,顯然比九二共識多上幾個級距,基本上是「顧左右而言他」,想要變身為「棉花糖」,讓對岸想要抨擊,也沒有著力點。但問題在於,現實的外部局勢,容許蔡總統做這樣的處理嗎,或者說,這樣的處理有意義嗎?
蔡總統希望「北京當局不會退回對台灣分化、打壓,甚至威脅、恫嚇的老路」,這好像是在說「希望颱風不要來」,但人民真正想聽到的是,「你能否別讓颱風來」,或至不濟「颱風來了如何因應」;從客觀的情勢來看,當失去了兩岸關係的基礎時,對岸沒有理由不退回「分化、打壓,威脅、恫嚇」的老路,蔡總統的希望是一廂情願,還是粉飾太平?
既然蔡英文是依「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的總統,又一再強調「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兩岸關係條例」,那麼承認兩岸同屬中華民國,本應是順理成章之事。
想要以「模糊」而能夠在民進黨立場與兩岸關係間兩全齊美,現在看來是毫無意義的,「不表態」在對岸的眼中就是否定九二共識,也自然就是讓兩岸關係走上回頭路。
中華民國當然是「主權獨立國家」,這是全民的共識。但為了台灣人民的福祉,總統更應該要做的是,先「定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同為中華民國領土的「現狀」,並且明白告訴「大陸地區」當局,在符合「中華民國憲法」對民主自由的保障下,追求國家統一的目標是兩岸共同的責任。
當然,「追求統一」在民進黨人士耳中一定刺耳,但何者更能維持台灣民主自由的現狀,是兩岸對抗、經濟蕭條、外交孤立,還是以兩岸協商,「以良制作為統一的前提」?務實的人,理性的人,以義和團為鑑的人,應有所感。
蔡總統沒有國民黨的原罪,若能與對岸坐下來協商「良制統一」的具體方案與時間表,並且仿效歐盟,「統一的程序必須先經兩岸人民各自以公投通過」,則不但台灣的安定可以保障,人民福祉可以提升,兩岸政策再也不是議題,即便是對追求台獨的民進黨基本教義派而言,又有什麼可以反對的著力點呢?
而現在蔡總統的路線,卻是為了抽象的「名相」之爭,而要去犧牲人民實際的福祉,對於不承認九二共識的代價與因應之道,卻又語焉不詳,空詞閃躲。這既讓人民失望,擔負政見跳票的誠信問題,也似有將自己的個人立場,置於人民未來之上的嫌疑。
蔡總統就算把兩岸對抗的責任歸咎於對岸,就算批評北京當局的作為傷害台灣人民感情,就算不亢不卑的表示民進黨政府(除了不承認九二共識以外)非常的有善意,非常的無辜,但是面對實際生活的影響,人民還是不得不問一句:「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