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護生畫集】攔輿告狀
文/林少雯
浙西人劉承節自贛州赴任,但與一子一僕乘馬而東,至信之貴溪,午駐逆旅,逢數賈客,篋中銀可百兩,為客窺見。會日暮,皆留宿,諸賈客皆盜也,夜久操杖入劉室,劉本從軍,有膂力,揮刃斷其一臂,眾懼而散走。劉促僕起,即去至高岡下,與盜遇,雖與拒鬥,而寡不敵眾,並子僕死焉。所乘馬躑躅於道,適主簿出按田,馬迎之車前,局足如拜,已退復進,凡六七返,主簿異之,曰:「是必有冤訴。」遣數輩隨馬行,到岡畔坡坨下,馬凝立,滿地血點,腥觸人。三屍在穴,肢體尚暖,立督裡正訪捕,不終朝盡成擒,並坐誅。
──《夷堅志》.朱幼蘭書寫
在小說和戲劇中,經常可見冤屈的百姓「攔輿告狀」。這則故事中攔輿告狀的不是人,而是一匹馬,這就令人感到驚奇了。
有一天,劉承節從贛州出發要到外地去任職,他帶著一個兒子和一位僕人上路。中午時分,來到信之貴溪,到一家客棧用膳並留宿,酒店裡還有幾位生意人。劉承節付餐費時,箱篋中的一百多兩銀子不小心露了白,讓那幾位商人看到了。
那幾個生意人原來都是盜匪,見劉承節帶了這麼多銀子,起了歹念,準備夜裡動手盜取錢財。
夜闌人靜時,盜匪拿著武器潛入劉承節的房間,劉承節驚醒,他從前是一位軍人,孔武有力,迅速拿起刀,砍傷其中一位盜匪的手臂。那幾位盜匪沒想到會遇到攻擊,驚慌之下奪門而逃。
遇盜匪劫財,劉承節連夜退房,帶著兒子和僕人乘著馬趕路,走到不遠處的高崗下時,再次遇到埋伏的盜匪,劉承節立即反擊,但是寡不敵眾,不但自己被盜匪殺害,連兒子和僕人也被害而亡,只留下一匹馬。
這匹馬非等閒之輩,想為主人伸冤。牠來到通衢大道旁,此時剛好縣裡的主簿官到鄉間巡察,馬兒看到官輿,就主動跑到轎前,抬起腳不斷拜著。隨從將馬趕走,馬兒不死心又回來再拜,如此持續了六、七次,主簿說道:「這馬兒必有冤屈要申訴」,派了幾個隨從跟著馬去看個究竟。
馬兒帶著差官來到主人遇害的高崗下,就站立不動了。那裡滿地血跡,差官循著血跡往前尋找,果然在崗畔坡坨下方洞穴中,找到了三具尚溫熱的屍體。
差官回報主簿,主簿馬上召來當地里正查案,督促立時追捕盜匪。不到一天時間就破案了,盜匪全數緝捕到案,案情清楚後,主簿下令全部斬首。
馬兒為主人復仇並成功申冤,真是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