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綾子
大學時,為了打發課餘時間,我打了第一份工。自己賺錢的成就感,強化了隨心所欲的消費習慣,生活費、治裝費、聚餐費等,每個月都是以見底的戶頭作為下個月賺錢的目標。
之後年紀大了一點,依然戶頭空空,沒有餘錢做其他的事,想到未來的生活,開始慌張了起來;沒有退路或轉圜,我不知道這樣像齒輪般地工作還要持續多久。「我」像被工作綁架,過了一段非常不開心的日子。於是,我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理財觀。
最初,我追求金錢的數字遊戲,嚴格作每一筆帳,極端地以低於上個月的消費金額為目標;後來才發現,真正需要的東西少之又少:衣櫃裡的衣服不用多,只要保持好身材,混搭一樣能穿出風格;poo-free(shampoo-free的縮寫,意指不用洗髮精)的洗髮方式,健康又環保;手作麵包甜點,是早餐、點心,也是招待親友最誠意的方式。原來,同一件事的選擇可以這麼多,認真生活的同時也在實現自我。
我變成鐵公雞的日子,意外地給了孩子更充實的生活——一個簡單豐富的「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