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今年開始,高考(相當於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將拿掉英語科,改以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的「證照」方式來考核英語能力,希望能改變「應試教育」、只重讀寫不重聽說的風氣,活化英語教學,讓學生不再只會「考」英文,卻不敢開口說。
據大陸媒體報導,中國大陸正制定「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共分為九級,其中對應大學能力的五級、六級將在今年先推出,將可用於升學、就業等,一考多用。
大陸面臨的英語教育問題,其實也出現在台灣,不少家長從小就讓孩子補英文,多數學生都很會考試、文法單字滾瓜爛熟,碰到外國人時卻無法流暢應答。從二○一五年多益測驗全球考生資料統計報告來看,台灣在聽力、閱讀平均分數都輸給大陸,閱讀測驗雖贏過香港,但聽力分數卻輸香港四分。
ETS多益測驗台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則觀察到,高中生為了在申請入學中能「加分」,會特別報考多益,二○一一年開始,高中考生從三萬多人增加至去年的六萬六千多人。
「為了考試大量補習、為分數而念英文,台灣和大陸狀況都差不多。」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陳素連,有次到屏東某私立高中演講,有學生便向她反應,為了考試念英文,對英文口說也沒有幫助,考試的壓力,更讓老師們無法勇於嘗試創新教學。
陳素連強調「英語是工具」,考試目的應是檢定學生的使用能力,而非要求學生對語言知識了解多深入,以證照替代英語考科,有利於老師現場教學,若能改為等級方式呈現學生能力,能夠讓教學更細緻化、解決中小學階段雙峰現象。
不過陳素連也提及,台灣現有的英文證照數量眾多,若想推動證照考核,需要如大考中心這類有公信力的單位出面整合,去評估、研究或思考,是否要開發國家級證照制度,一○七課綱改革正好是契機,「可以藉大陸經驗、從現在開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