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藝雄
在溪頭健走,中途於涼亭休息,看到一群生面孔的登山客聚在一起,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熱鬧極了。
甲男說:「前幾天隔壁鄰居阿文的女兒出嫁,她長得如花似玉,但新郎倌看起來卻不怎麼樣。」
乙男說:「我看到的正好相反。同事的兒子,身高近一百八,鼻目嘴很明顯,標準俊男一個,卻娶了個身高只約一百五,嬌小且面貌普普的姑娘做牽手。」
「明明看起來不怎麼樣,對方就是喜歡,這有什麼辦法!」A女雙手一攤:「管他的,又不是我們家的媳婦、女婿!」
「妳當人家的婆婆、丈母娘,也不能管人家的外貌吧!」同群的B女沉不住氣了:「姻緣天註定,一切都是緣分啦。」
結果我這外人忍不住也加入聊天:「其實男女交往過程中,除了面貌、外型,也許彼此看中的是對方的智慧、善心、抱負與處事能力等等,我們外人很難置喙;何況,自古就有『情人眼裡出西施』的說法啦。」
C女看了我一眼,點點頭:「同意你的看法。人家都說我嫁給一位煙投(英俊)尪(丈夫),其實我自己的外表、內涵也
都不錯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戰國時代,魏王向莊子請教是非、美醜、好壞的標準。莊子說,「人害怕爬在樹頂,猴子卻覺得生活在樹上很自在;人不喜歡睡在潮濕地,泥鰍卻喜歡睡在爛泥巴裡。」「是也是非,非也是是」,莊子認為萬物的性質和存在都是相對的,沒有一定標準,就好像各種顏色、樣式的衣服都有人青睞,美或醜,各人觀點不一,沒有絕對標準可循。
人擁有理智,同時也是情感的動物,男女交往過程中,常是理智與情感兩者的交織。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因此兩造正可「互補」優缺,一但決定共同生活,彼此能互相欣賞、包容,在婚姻的道路上,想必會更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