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華麗重生 變水晶吊燈

 |2016.12.27
157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歐洲,捷克人被喻為「DIY專家」,因在社會主義時期,人民的生活物資極度匱乏,養成自己動手做的習慣,即使現在人民富足了,這個習慣仍能在人民身上發現。該國的雕刻家蕾希妲諾娃(Veronika Richterova),就是一個例子,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寶特瓶受熱變形,因此激發出她用此特性,動手嘗試製作寶特瓶雕刻作品,前陣子還受邀來台參展。

寶特瓶透明又有延展性的特質和玻璃十分接近,蕾希妲諾娃將回收的寶特瓶,切割成各種外型並加以重組,創作出各式各樣的作品,蜻蜓、海洋生物、花卉等甚至是水晶吊燈都能夠被呈現出來。她將一系列的作品命名為「PET-ART」(寶特瓶藝術),無論是功能性或裝飾性的作品,廢棄物再利用的好點子結合了環保和省錢的目的,見證人們想把創意資源再利用的通則,重新翻轉寶特瓶的應用。

為了創作,蕾希妲諾娃開始蒐集全世界的寶特瓶,而她也發現寶特瓶的形狀、材質、顏色不斷變化,有些她喜歡使用的款式突然停產了,替代品即馬上就問市,於是她決定為這些稍縱即逝的產品留下時間的見證,數年前,她和丈夫決定啟動「PET-ART museum」(寶特瓶藝術館)計畫,她說:「這個計畫不只記錄的寶特瓶的特性,透過長期大量的資料收集,更可以展現全世界寶特瓶與生活文化的演變,以及世界各地面對這些『立即性』產品的態度,及其背後潛藏的問題。」

目前該計畫已從七十六個國家收集三千多個寶特瓶,除了介紹蕾希妲諾娃如何應用這些寶特瓶,也介紹了寶特瓶的發展歷史,例如瓶底的五角底座由來,原來第一個寶特瓶是為了裝碳酸氣體飲料所設計,因此特別設計五角底座,以減少氣體對瓶身的壓力;而為了吸引消費者,寶特瓶的顏色愈來愈多元,但綠色及藍色仍是最常見的顏色,因為這兩種顏色的著色劑最便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