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滋味 喜餅

文/洪金鳳 |2016.12.26
1959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的嫁娶習俗,女兒出嫁前要昭告親朋好友及左鄰右舍,而分送的歡喜餅盒,就稱為「喜餅」。

記得以前住澎湖時,親朋好友的兒女輩結婚,兒子就分送「炸棗」(糯米做的,圓圓的,裡面的餡包的是花生碎塊);女兒就送「喜餅」,那時候的喜餅都是中式的,裡面裝的不是六種就是八種口味的大餅。

老一輩的長輩,對於喜餅的內容非常講究,要好看大方又要好吃。婚期前半年就要到餅店試吃、和家人不斷討論直到定案,其中的過程非常繁瑣,從中也可看出父母對女兒出嫁的重視與用心。

直到民國七十幾年,我進入職場,才知道原來喜餅還有中西式之分,而且西式喜餅分量雖少,價格並不便宜。隨著時間過去,西式喜餅愈做愈興旺,也愈來愈精緻,連外包裝都十分精美實用,之後還可當成環保袋,商家為了行銷包裝,真是煞費苦心。

以前是爸媽收喜餅,現在自己成家立業後,很多交際應酬與人情往來就要獨立作業。雖然隨著年紀漸長,能放心吃的東西愈來愈少,加上家族有遺傳性糖尿病,姐姐、大嫂們都規勸我要節制飲食,少吃含糖食品,但喜愛甜食的我,仍然無法放棄自己的喜好。

現在,當親朋好友或同事送來喜餅時,我還是開心接受,也會立即打開和家人一起嘗鮮,不過,我更期待收到的是中式大餅。因為在中式大餅的滋味裡,可以找到我在那個物質不豐的年代,貧瘠童年的快樂味覺,重現那種幸福與滿足感,讓年近五十的我在那滋味裡回味無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