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與文人的往來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6.12.25 語音朗讀 17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妙蘊法師 圖/人間社馬西屏居士 圖/人間社鄭羽書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福慧家園上周日共修會「人間佛教與文人的往來」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由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主持,與談人為香海文化顧問暨康寧大學副校長馬西屏、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暨知名作家鄭羽書,兩人以佛光山的文化義工分享個人與佛教的因緣,列舉歷史知名人物蘇軾、韓愈、李白、杜甫等文人學佛的生命故事,說明人間佛教與文人的往來,其文章足以影響後世。 妙蘊法師提問:「人間佛教是什麼?人間佛教與文人是何關係?」他指出,不瞭解佛教,沒有學佛的人,會誤以為佛教是遁世,隱居深山修行;文人的作品常讓後代人以為修行是守在廟裡,常伴青燈古佛。通常文人與禪師往來有兩種情況:遭人迫害或不受皇帝賞識,因而頓入空門。 「其實,佛教在佛陀時代,一直都在王舍城等熱鬧的地方弘法」,妙蘊法師指出,佛陀也在十字路口講經弘法,佛陀行走恆河兩岸,所有國家文明從恆河兩岸開始,因河流滋潤土地,孕育萬物。佛陀修行在人間,成佛在人間,如大師所說人間佛教,佛教因走入人間、走入文學,也與文人產生關聯。 曾榮獲星雲文學報導獎與國家文藝獎章的馬西屏,慣以幽默的方式,列舉「文人相輕」,文人常自覺飽讀詩書,容易產生偏執,對於未知或鬼神的事,容易產生抗拒;此外,文人深信儒學,認為「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他認為,「文人的轉折」有兩個關鍵,一是必須遇到大師的點化,二是國家遭遇巨變或個人遭受挫折,因而找到佛教為依歸。馬西屏自述經過生死之關,身為回教徒的他沒進入清真寺,反而選擇到佛光山禮佛,找到身心安頓的地方。 鄭羽書談及,文人在失意時,比較能接受宗教,尋找心靈的慰藉,如吳承恩的《西遊記》電影情節中,有佛祖教化人生的過程;曹雪芹《紅樓夢》黛玉葬花,非常有慈悲心;此外,梁武帝長子昭明太子持戒嚴謹、劉勰著作《文心雕龍》、《出三藏記集》;謝靈運接近慧遠大師、道生大師學佛等,皆是文人協助佛教弘揚佛法;相對的,佛教經典之美,也造就文人的文字思想領域。 鄭羽書又談起,自己因大腦左側長瘤,經檢驗評估後,選擇與病共處。於是在佛前發願,很多人間佛教的事情未完成,期盼能夠弘揚佛教,也開始在大陸講座。她感謝一九八八年在美國聖地牙哥佛光山西方寺巧遇星雲大師,她告訴大師,想移民到美國。大師回答:「如果像你這樣的中堅分子,都期待別人建構一座人間淨土讓你享用,那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希望?」這記當頭棒喝,讓她後來到洛杉磯西來寺皈依三寶的當下,淚眼婆娑,宛如找到自己的家。 前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下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修行佛道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人間行者心】出家生命的意義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 作者其他文章彰化.北斗 河港風華寶斗心 三員趣聞螺陽情彰化.芬園 挑水古道飄桐香 三巖二寺話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