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為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減少因車禍造成無謂傷亡,擬將汽、機車保險從「保車」改成「保人」。試問:要求有駕照,但不開車的民眾也要強制買車險,合理嗎?
強制車險要改為「保人」,還有其他的困難,那就是強制車險須維持高投保率、達一定規模,產險業者才能營運,但如何保證開車者都投保呢?另外現行「保車」制度,車子領牌照時,可跟隨車籍管理,要改「保人」,不但須要修制度,而且管理困難,恐要耗費相當龐大的人力,增加要保成本,此成本勢必要轉嫁到全體保險人身上。
政府實施「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以來,費率就是和車輛綁在一起,倘要從「保車」改成「保人」,工程浩大,根據歷年來大數據顯示,肇事者約百分之二,為了如此少數人,卻要影響其他百分之九十八,不符合比率原則。
要落實「保人」制度,要求所有持有駕照者統統投保,更不合理,難以被接受,與其大費周章,落得民怨沸騰,不如針對違規者提高罰則,累犯肇事者再加重罰則,罰到讓違規者「有感」,肇事率自然就會驟降,民眾的安全也得以確保。
蔡志鏗(台北市/退休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