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潘安與郭沫若──擲果盈車的美男

文/郭良正 |2016.12.14
1454觀看次
字級

文/郭良正

潘岳,字安仁,世稱潘安,生於三國時的魏國,活躍在西晉永康元年以前。因長相俊美,才情橫溢,從他所處的時代到現在,產生了一大批「潘粉」,美男必以潘安馬首是瞻。

《語林》記載:「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是說潘安人長得形貌昳麗,顏值高,當他駕車走在街上,除年輕美女爭著一睹容顏外,就連老嫗們也不甘寂寞,追隨著用水果往潘安車裡投,都將車裝滿了;這就是「擲果盈車」的典故。

時間回溯到二十世紀二、三○年代,中國一位才子郭沫若登上了歷史舞台。郭沫若有沒有潘安那麼美,暫且不論,有一件事倒是讓他和潘安聯繫了起來。

一九二七年前後,因國民政府頻繁加大對異黨的動作,引起了郭沫若極大不滿,寫了一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對之進行痛斥和抨擊。於是,遭到政府通緝,無奈流亡日本。

旅日期間的郭沫若,並未停止革命活動。一九三五年十月,在東京中華基督教會組織的集會上,發表「中日文化的交流」演講。講畢,突然有人高呼「打倒共產黨郭沫若」的口號,會場頓時混亂起來。混跡其中的特務、極右人士和不明真相的聽眾,紛紛將蘋果、梨子等雜物向郭沫若投擲過來;最後,郭某在組織和群眾護衛下,安全脫身。

數日後,郭沫若在青年會主辦的小報上,登載了一幅:「權宜梨兒作炸彈,妄將沫若叫潘安」的聯語,郭沫若用潘安被擲果的歷史典故,表達了對反動勢力的斥責和嘲諷。

潘安、郭沫若都是所處時代的才子,並且在政治上都有所作為。令人詫異的是,兩位文化名人可以用這種方式聯繫起來,實在耐人尋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