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鎮全(軍事節目製作人)
「現在的兵真爛」、「我們以前都比現在精實」、「部隊有在訓練嗎?」,這些都是你我很容易聽到退伍學長們,對年輕學弟、現代部隊的批判。
在勤儉建軍、不合理要求是磨練的年代,部隊練兵的方式很高壓,練個人的作戰能力,練軍人的服從性。
早年當兵的學長們,在新兵訓練階段,一定都被班長、幹部震撼教育過,寢室大地震,要把私藏的零食餅乾、不該出現的雜物震出來。
三分鐘戰鬥澡,想洗乾淨都很難,洗完之後還要跑上跑下,又是一身汗。吃飯坐三分之一板凳,以碗就口,不可以發出筷子敲碗盤的聲音,這大概都是基本功。
現在新兵訓練,強度不會如此魔鬼,現代部隊訓練要求的是「循序漸進」,注重的是方法,不再是過去的高壓練兵。
對紀律的要求,也不會一步到位,會給官兵適應的時間。
訓練方式改變,對官兵紀律期待不同,這是時代前進的必然,這幾十年來,台海曾經緊張,卻不到兵戎相見的地步,如果再用同樣高壓、相同的強度要求新一代官兵,只會適得其反,軍隊也將面對社會上各種質疑的聲浪。
早年當兵,每個人至少一次手榴彈實彈投擲,後來基於安全考量停止實施,這幾年再度恢復,目的不是要讓官兵學這傳統武器的使用方式,而是要讓他們了解戰場可能的樣貌,更精確地說,要讓每個官兵有能力面對爆破與震撼,讓他們不怕手榴彈。
手榴彈實彈投擲,其實和拿著不會爆炸的練習彈不同,實彈握在手上,阿兵哥只要鬆手,就有落地爆炸的危險,實彈投擲時,軍官、士官、甚或有經驗的學長,都會特別叮囑,任何可能產生差池的地方統統都要防堵,訓練沒有出錯的空間。
為了防止意外,每位官兵投彈過程中,指導教官全程觀察,協助學員握著手榴彈,直到投出爆破那一刻,插銷拉掉後,學員只要不小心掉彈,就是無法彌補的災難。
這樣的畫面出現在國人面前,當過兵的學長們、退伍的長官們突然間都變成手榴彈專家,開始出口批評,要教官用手協助握著怎麼打仗?丟這麼近丟不丟人?罵很容易,但卻不去了解,為何訓練要如此嚴謹?
新手的第一次實彈投擲,為的只是戰場壓力體驗,這並不表示未來他們還會如此,更不該期待剛入伍的新兵,瞬間變成無敵鐵金鋼。
兩岸肅殺的年代,必須期待入伍當兵的人快速適應,所以採取非人性的方式,不合理的手段,要新兵快速長大,那年代當兵是苦差事,因此有「合理是訓練,不合理是磨練」的說法。現在當兵也不是涼差,只是方式跟過去不一樣。
一直用「過去比較強」,說「當年較英勇」看現在,客觀上也許沒錯,但時空背景不同,看到的卻是不清楚全貌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