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民調跌跌不休,民眾可以感受主政團隊的緊張,或許表面裝作輕鬆,但這樣下去,絕對不是辦法,所以總會希望能夠谷底反彈。
或許大家覺得政府自視過高,開闢太多戰場,導致心力交瘁,才有惡性循環的結果。
政府無法「苦民所苦」,民眾的小事不能當成政府的大事處理,才會對政府冷冰冰的印象,民眾冷冰冰的回應不足為奇。
拿最近的例子而論。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上書總統蔡英文,陳請通過「安樂死」法案,盼做台灣合法「安樂死」首例。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只冷冷說,會進一步了解,請傅達仁保重身體。
這樣的應對,當然四平八穩,但是對於重要爭議性議題,政府的回應讓我們失望。
安樂死爭議已久,政府態度始終曖昧,很明顯政府怕陷入泥沼,選擇離開戰場,卻讓人感受到誠意不夠,沒有同理心。
總統府說明之前,應先派人了解傅達仁的狀況,在記者會對大眾說明,或表達要如何協助,比冷冰冰的制式回應來得好。
民眾願意向政府表達問題,表示對政府存有期待,無法獲得實質回應,往後這樣的動力會被消磨不見,不該將這樣的案例,當成個案處理,應該展現政府的實質關懷。
傅達仁的上書,只是個案,期待蔡政府能把每個民眾的小事當成是大事,民眾才能感受政府施政的溫度。
李坤隆(高雄市/實踐大學博雅課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