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歷經四年研究,動物實驗誘導出特定的腸道環境,發現此菌相能減少體脂堆積的效果,約可減少兩成體重增加。研究團隊已找到此菌相中的特定益生菌,可望於兩年內開發保健食品,藉補充「好菌」達到「減重」。
高承源強調,腸道菌相與人體肥胖代謝、自體免疫疾等疾病皆有密切關聯,只要吃對減肥菌種,「怎麼吃都不怕胖」。國衛院已針對研究發現,向美國申請暫時性專利。
研究團隊二○一二年起,發現dusp6基因剔除的小鼠「吃不胖」,能夠抵抗高脂飼料造成的肥胖,在一樣餵食高脂飼料的數個月內,dusp6基因剔除小鼠的體重,只有野生小鼠的一半。分析發現,原來dusp6基因剔除小鼠的腸道菌相不一樣。已找到三至五種特定腸道菌種,經由糞菌移轉至野生型小鼠身上。結果不僅增加被移植鼠的能量消耗,也明顯抑制高脂飼料造成的體重增加、脂肪生成與脂肪肝的症狀,體重平均減輕兩成。
研究人員正進一步篩選菌株測試,預計兩年內可以完成效果驗證,可望開發出具減肥功效、方便食用的保健食品。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自然》系列期刊《自然微生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