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王麗華彰化報導】從陰沉憂鬱到陽光喜樂,從「這些日子以來」到「別時容易、見時難」裝訂成冊與人結緣,林錦輝因為加入佛光會後,人生有了大轉變。
林錦輝從事教育工作近四十載,有好的工作、美滿的婚姻生活,讓他沉醉在家庭生活,鮮少與外界接觸;二○○四年,他的同修病故,他終日關在家門難過。他的學生彰化二區督導長張柏南擔心他,因此積極的將他引進佛門。
一度讓別人覺得很嚴肅、又不易接近的林錦輝,在接觸佛教後,發現佛陀的教法很生活化,從此走入佛學的堂奧,沉浸在學佛的歡喜中。不久,他發現對很多事情的看法變得比較淡然,也懂得反觀與省思自己的態度,進而發現「平常心是道」,凡事不比較、不計較運用在生活中,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有時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一連串的改變,加深林錦輝學佛修道的心念,開始積極走入人群,加入福山寺的義工團隊、金剛護法組、助念團、巡寮等工作。他為了讓自己行佛的歡喜與所有的人分享,還利用所看的一些佛教書籍、《人間福報》的「另類財富」、「人間世」以及「迷悟之間」為範本,每篇有一則故事為導引,並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寫成結語,裝定成冊,命名為「這些日子以來」,希望以一些小故事做為人生大啟示。二○○五年九月,他曾任秀水國中的同事曾秋池,邀他參加福山寺社區大學書法班,在老師黃淵源的指導下,讓他又領略到中國文字的奧妙,激盪出創作靈感,並在眾人的鼓勵支持下,將體悟轉化為另一冊「別時容易、見時難」。
林錦輝指出,每在轉化那一刻就會感受到幸福,在轉化過後也會發現自己更「身心自在」,所謂惜緣,就是要珍惜可貴因緣,在每個來得及的幸福,把握當下,凡事不等待,才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