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首獎 樂土

文╱朱和之 |2016.12.11
1568觀看次
字級
朱和之 本名朱致賢,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傳播科系而偏好文史。好音樂,不求甚解。以《樂土》一書榮獲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為該獎創設六屆以來第一位首獎得主。

文╱朱和之
大正二年(一九一三)三月,合歡山發生台灣史上最大的山難。總督府技師野呂寧率領探險隊測繪內太魯閣地區,為次年的軍事行動做準備,途中卻遭遇暴風雨,造成八十九名漢人夫役死亡的慘劇。

半年後,高齡七十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率由軍警組成的七百人探險隊,分兩路登上合歡山和奇萊主峰,完成地圖測繪工作。

佐久間左馬太被明治天皇賦予開發台灣山地的任務,推出以武力強行鎮壓的「五年理蕃計畫」。儘管官方宣傳為「聖代之偉業」,實際上在台灣和日本國內都遭遇極大反對。

負責執行計畫的蕃務總長大津麟平,眼見四年間付出兩千餘名警察部屬傷亡的慘重代價,加上過度徵用漢人夫役也使民心不穩,因此公開反對理蕃政策,試圖阻止軍事行動;以糖業界人士為首的日本資本家們,抨擊總督為了不事生產的山地而荒廢平地政務;而日本國內正逢「大正民主」風潮,藩閥政治體制崩解、陸軍失勢,出身海軍的新首相要求佐久間中止武力征伐,更意欲撤換總督。

儘管如此,佐久間左馬太為報答已故天皇的知遇之恩,並重振「維新精神」,依舊在大正三年(一九一四)夏天,發動六千軍警以及一萬七千名夫役進行「太魯閣蕃討伐」,從南投和花蓮港兩路夾擊,攻打總人口九千、壯丁只有三千人的太魯閣原住民。雖然取得壓倒性勝利,但總督本人卻也在前線墜崖受傷。

吉揚.雅布是內太魯閣古白楊社的青年,資質與偉大的獵人祖父諾明.巴可爾相近,獲得傳授其背賀靈(bhring),在山林間擁有準確的直覺與萬無一失的獵技。他在十六歲那年首次參加獵團出草,斬獲敵首而歸,引導對方魂魄前來增加部落靈力,福佑豐收。

祖孫兩人前往部落領域邊界打獵,諾明.巴可爾意外負傷,返家後迅速衰老,遺言要吉揚永遠記得祖先的訓示。

太魯閣地區被日本人封鎖,禁止任何交易,族人生活困頓不堪。為了準備婚聘用的食鹽,吉揚.雅布和父親前往外太魯閣,與當地總頭目哈鹿閣.納威一同向日本警察請願,抗議過程中吉揚.雅布誤觸通電鐵條網陷入昏厥,首次感受到文明的威力。

族人得知日本人即將大舉來襲,群情洶洶意圖出戰。哈鹿閣.納威分析利弊,決定在具有優勢的山上迎擊,誓死保衛家園。

日本軍警攻入山區,各部落奮勇應戰,但缺乏組織聯絡,又敵不過大砲和機關槍,因而死傷慘重。吉揚.雅布因妻子臨盆,礙於禁忌錯過部落保衛戰。禁忌解除後,他憑藉高超的背賀靈發動游擊戰,切斷日軍補給線,更狙擊總督,使對方驚嚇墜崖。

兩次颱風過後,族人飢寒困頓已極,為延續血脈,並遵照祖訓按時舉行感謝祖靈的豐收祭,被迫陸續出降。原本各自獨立生存的不同部落,意外在「歸順式」上會盟,產生了「太魯閣人」的一體意識。

佐久間左馬太風光凱旋,一年後辭去總督一職返回日本,旋即逝世。諷刺的是,在他辭世前後,布農族起而反抗,漢人也爆發規模龐大的西來庵事件,戳穿總督府「平定全島」的假象。而開發山地獲得的樟腦,更因德國人工樟腦技術突破而產值一落千丈。

一場開拓「樂土」的戰爭最後徒勞而終,只留下無盡的唏噓與疑惑。

(摘自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之作《樂土》,聯經出版)

作者簡介

朱和之

本名朱致賢,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傳播科系而偏好文史。好音樂,不求甚解。

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逐鹿之海》、《鄭森》,歷史隨筆《滄海月明──找尋台灣歷史幽光》,幽默小說《冥河忘川有限公司》,音樂人物傳記《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獲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佳作,兩度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以《樂土》一書榮獲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為該獎創設六屆以來第一位首獎得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