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齋,也叫吃齋飯。即六十歲生日這天把拜壽當成喪事一樣辦,意思是替死還生,長命百歲。
你聽說過為活人辦喪事的事嗎?用慶典的方式為活著的人像亡者一樣辦喪事?在中國土家族地區就盛行著這種為世界所罕見的為活人跳喪的習俗。
這種習俗叫做「生齋」,也叫「吃齋飯」。即六十歲生日這天把拜壽當成喪事一樣辦,俗稱「跳活喪」,意思是替死還生,長命百歲。
在土家地區,老人死後喪事則是喜辦,認為老人逝去是「順頭路」,符合自然規律。所以老人死後必打「喪鼓」。「喪鼓」也叫「跳撒葉呵」,這種舞蹈是一種張揚生命力的舞蹈,它模仿的是老虎的動作,表達的是陽剛之美,毫無悲戚之態,即使是亡者的兒孫也可以參與跳喪。往往的情形是當布置好了一切,鼓師擂響大鼓,一群人就圍在靈前跳起雄健的舞姿,唱起嘹亮的歌曲:
跳起來,賀起來,
拖起斧頭亂劈柴,
好柴不用榔頭打,
一斧落下兩喳開,
你是對手上場來。
同樣的,做生齋時必須跳這樣的「喪鼓」,其布置按死者一樣,設有靈堂,靈堂前擺有「遺像」,「遺像」後有棺材,棺材旁有大鼓。人們送的禮也是祭幛,若是有出嫁的姑娘也必送挽聯。人們送葬進門也必「奠酒」,所不同的只是「奠酒」之後得到壽星佬面前祝壽,祝他後福齊天。
另外就是棺材是紙紮的,孝子孝孫無須磕頭行禮。第二天下葬時,只需將紙棺材和歲竹簽燒掉就算完事了。因而整個生齋場面全是喜慶之氣,唱的是一曲生命的頌歌。
作為土家族的後輩生,參加這樣的場合,幾乎每一次都是感動的。因為透過這個習俗,讓人看到的是一個民族背後深刻的文化內涵。土家族人崇尚天人合一,認為人不過是萬物之中的一物而已,他們熱愛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信奉人、畜平等,人、物一般,從不把自己淩駕在其他動植物之上。
正是有著這樣的理念,千百年來土家族人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死觀,認為死亡並非真正的死亡,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命,和其他萬物一樣,就在這種生死輪回中逐漸繁衍壯大。也正是有著這樣的生死觀,土家族人才表現出英雄頑強、善良樸實、豁達樂觀的詩意人性。
也正是這種深刻的文化內涵,土家族人以保留著這樣的古老習俗而感到自豪。因為即使是到了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不能改變人類最基本的一些生理規律和人類最普通的共通情感,比如生、老、病、死,比如喜、怒、哀、樂。所以這種古老習俗背後所折射出的精神││歡迎生、歡喜死,對今天及至今後的人文建設具有重要的正面作用。至少讓人欣喜地看到,在土家族地區,這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正在鼓勵著每一個土家人,並將一代一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