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國小學童陳玄勝(右)從沒拿過針線,花了二個月手織毛帽,昨天親手為八十歲的李長城戴上。圖/羅建旺
【本報宜蘭訊】一般人編織一頂毛線帽,大約需要一天,但從沒拿過針線的國小學童,卻花了二個月。學童把關懷當作經緯,一針一線織入帽子裡,就為了讓蘭陽仁愛之家的長者過個溫暖的冬天;兩個月來歷經漏針、拆線、重織,昨天他們把織好的毛線帽送到仁愛之家,親手為老人家戴上。
宜蘭縣員山鄉七賢國小與公益社團「蒲公英」合作,深入社區服務學習,選定要送手作紀念品給礁溪蘭陽仁愛之家。今年一月出現霸王級寒流,氣候極端讓保暖顯得非常重要,師生熱烈討論後,決定以毛線帽當紀念品,請針織老師教導,大家擠出課後及假日時間,一起手織毛線帽。
「因為第一次織,我連續織錯了四頂,每次都拆掉重織!」六年級的陳玄勝說,從來沒學過針織。剛開始織毛線帽,老師有教,卻怎麼都學不來;後來與同學交流討論,慢慢進步,但還是不熟,織了一個多星期、近乎半頂帽子,才發現錯了,只好全部拆線重來,一次又一次,總共織錯四頂,拆了四次。
織錯四次,當然很受挫,陳玄勝告訴自己,有阿公阿嬤在等著要戴毛線帽過冬,不可輕易放棄,就算失敗也要繼續下去。就這樣愈織愈好,帽子完成之際,心中也充滿成就感。
昨天,學生把毛線帽送到仁愛之家。陳玄勝為八十歲的李長城爺爺戴上帽子時,李爺爺感動地說,這些孩子真棒,從頭頂暖到心裡!其他學童也同感說,真的很有意義。除了送毛線帽,學童也吹陶笛給老人聽,還幫忙推輪椅,當起一日孫子,老人家都很開心。
「有機會還會繼續織!」陳玄勝說,雖然織毛線帽很花工夫,但看到阿公阿嬤戴上帽子後的溫暖、開心模樣,自己也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