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上月三十日達成八年來首次減產協議,導致國際油價大漲,紐約西德州輕原油(WTI)大漲百分之九點三,是九個月來最大漲幅。市場預估油價仍將因減產持續上漲一段時間,但時間可能不會太久。
摩根士丹利認為,美國增加頁岩油產出與亞洲國家擴大在北海油田的投資,都將使油價漲幅受限。高盛集團預測油價在二○一七年下半年跌回每桶五十美元,之前可能最高漲至六十美元以上。擁有美國頁岩油田資產的日本三井商社(Mitsui),則預估油價跌落至四十美元價位區間,三井已經在此價位套牢六個月。
三井財務長松原野圭吾一日受訪表示:「油價可能漲至六十美元,但頁岩油開採業者會增產,價格可能又會回跌。油價不可能保持在五十美元以上。」
上述有關油價攀升僅為短期現象的警告,呼應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長比羅爾(Fatih Birol)在OPEC會前提出的看法。他表示減產協議引起的油價上漲,可能因全球供給量上升而被扼殺,產量增加可能在未來九個月至一年抑制油價上漲。
高盛分析師在最新報告中寫道,若看好油價維持在五十五美元以上,無異是「自欺欺人」。
戰略庫存爆滿 大陸成大贏家
OPEC協議減產,帶動油價大漲,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輸贏還要看油價走勢。但美國頁岩石油業者肯定是贏家,能源公司股、債投資人雨露均霑。意外的是,中國大陸也成為大贏家。
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大公國及卡達等國同意減產,須靠油價迅速回升來彌補損失的收入,否則便會把市占率拱手讓予競爭對手。伊拉克、伊朗的讓步較少,接受減產協議其實是給沙國一個面子。
其他產油國雖都分擔少許產量,但這些國家過去遵守協議的紀錄均不佳,而且亟需增加售油收入,因此未必會當真減產。
另外奈及利亞與利比亞不受協議約束;如果政局相對安定,兩國都有相當大的增產潛力。
減產協議等於是助美國頁岩石油業者一臂之力。目前美國業者的油井數已經回升到今年元月來的最高水準,而每桶五十美元的油價將使許多頁岩業者能夠小賺。
IHS能源顧問公司指出,美國業者確定很快就會增產。
從市場面觀察,三十日油價大漲後,倫敦布侖特原油期貨的換手量超過一百七十萬口,創新高紀錄;紐約商品交易所成交量超過二百四十萬口,也創新高,交易商的手續費收入都大發利市,能源業股票及債券投資人也是贏家。
最大的贏家是大陸。大陸的實際需求量已經停滯一年多,但戰略庫存量卻漸趨爆滿;不僅供給安全無虞,油價上漲也使庫存的價值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