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蔡英文總統在英國《經濟學人》發表專文,誓言把台灣再次變成猛虎。曾經是亞洲四小龍龍頭的台灣經濟體,曾幾何時需要領導人誓言再次變成猛虎,這意味台灣已非猛虎,有待振作,始有可能。
亞洲四小龍相應於亞洲四小虎的崛起,各有不同處境,是台灣提出新南向政策之際,面對的正是亞洲四小虎生猛崛起,相較之下,台灣還有多少優勢,是否有可能開創新局,蔡英文的誓言意味使命必達,願景必然可兌現,然而所能憑藉的又在哪裡?
朝野期待台灣再次變成猛虎,自不待言,樂觀看待者或曰:只要「往長遠規畫,對台灣發展將有助益。下一個五年或十年,台灣將可變成老虎。」但台灣領導精英和執政團隊忙於政治算計和鬥爭,有值得信賴的五年或十年長遠規畫嗎?
若論台灣外匯存底和黃金儲備,台灣新南向政策,相對於亞洲四小虎當然還有優勢,然而這是台灣的老本和家底,是當年經濟起飛階段,從領導精英到基層勞工,勞心勞力用血汗換來的。
有了老本和家底,才有台灣的經濟轉型和民主化的可能。拿來投資新南向政策,試問蔡英文新南向的利基在哪裡?
不可諱言,這些年來,台灣內部政治紛擾,老本和家底漸次流失,經濟轉型不可或缺的創新和創業優勢,也持續遭遇挑戰;講得具體些,台灣從四小龍龍頭流失的關鍵因素,直接間接都和政治紛擾有關。
再就台灣當前的內外形勢觀察,從英國脫歐、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批美親中,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揚言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強調美國優先的經濟主張,對台灣都是挑戰,也是考驗。
以新南向政策為例,究竟是出於兩岸政治考量,還是為台灣經貿發展找出路,令人質疑,餅畫得愈大,老本和家底流失更嚴重,令人憂心。
馬英九執政末期,三一九學運占領立法院,台灣已轉入民粹當家的危機,民進黨取得執政利基,轉眼成為施政夢魘。
若不以人廢言,英國殖民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日前在香港演講稱:香港激烈的獨立活動,是可怕的錯誤,只會激怒北京,破壞香港民主化,對香港來說是「悲劇」。
香港和台灣不同,也不必類比;但台灣是否存在混淆「民主自由」和「追求獨立」的情況,大可深思。
蔡英文提名的司法院長和大法官人選,接受立法委員審查時,對國家認同和憲法的尊重,與「港獨」的「宣誓」表現如出一轍。
再就蔡英文就職以來,執政團隊及該黨黨籍立委整體表現,以「維持現狀」掩護去中國化的舉措,要比拒絕承認兩岸之間的「九二共識」更嚴重,不僅只是影響台灣經貿而已。
台灣再次成為猛虎不是奢望,但要以新南向取代兩岸經貿,至少在短期內是奢望,北京對台政策也不會袖手旁觀。
宋楚瑜從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載譽」歸來,先是被打臉「宋習會」根本是不到一分鐘寒暄而已;緊接著新加坡軍用裝甲車從台灣運載回星,在香港遭檢舉走私軍火。
這些都是北京向台、星傳遞的政治訊息,意在「示眾」。相信蔡英文不會輕忽這些訊息;如何使台灣再次成為猛虎的考驗,當然不是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