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蔣本基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現象,對於水環境造成直接的影響。反映於氣候上,有降雨頻率增加、強度增加及乾旱期增長等極端氣候現象。洪水、旱災、地震等天然災害不斷發生,造成許多生命財產損失;我們不得不面對,災害愈來愈密集的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造成自然生態、社會經濟及政治文化衝擊。
自一九八八年聯合國環境規畫署與世界氣象組織共同成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以來,至今已發布五版氣候變遷評估報告;二○一四年九月出爐的評估報告,更特別提出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與調適的重要性及急迫性,並提出了完整的減緩與調適整合建議。
國內淨水場因應天然災害管理目前遭遇之問題包括:採取集水區崩塌治理,改善取水設施,在攔河堰設置沉砂池,並建置供水管線自動監控系統;聯合調度供應原水,進行前處理設備將原水初步沉澱,停止使用聚氯化鋁混凝劑,以改善原水高濁度問題;提升淨水處理設備效能,逐年汰換老舊淨水設備,增加清洗設備次數,以防止設備汙泥淤積;強化預警功能,採取發電機措施,工程改善及增加自有水源,辦理各項防災訓練工作,減災及重建等各階段能力,以減輕災害及事故損失;建立災後聯繫平台及應變專區,配合管線檢漏程式,改善復水方案,建立搶修標準作業程式,調度送水車及臨時供水。
英國淨水場因應水災之策略為:民生用水之替代方法有瓶裝水、供水箱及部分管線供水;調度民生用水的替代水源;評估與修理自來水廠破壞;復原自來水廠配水系統;告知民眾水質及公共健康資訊;日本淨水場因應震災之因應策略為:防止結構進水,在淨水場受到洪災時保護關鍵部件;維持用水安全,增加存儲量以應對供水困境;提高重點設施抗震性能,及提高總部的抗震救災能力;改善對電力故障策略,改進通信系統可靠性;美國淨水場針對震災及水災之策略為:建立應急水源體系、應急水處理系統、應急水儲備系統及限制用水量、應急配水系統;韓國淨水場因應震災及旱災之策略為:淨水場因應天然災害之緊急行動計畫將風險預警層級分為三大警戒範圍,並有對應之行動計畫;檢查脆弱的供水設施,建立應急修復系統、應急水廠間合作檢查及供水交通網絡資訊及緊急情況下的飲用水供應計畫。
綜合國外經驗,建議國內淨水場因應天然災害之調適策略為:檢討修訂既有法令規範,設置多重屏障措施;加強水源保護與集水區管理,維持供水質量之穩定性;提升淨水場人力素質及技術,加強緊急應變與復建計畫訓練;建立設施安全性風險評估機制,發展水量水質監測預警系統;建立政府與相關利益團體的溝通協調合作機制,強化監督管理體系。
最後,建議國內淨水場為因應天然災害之調適策略,未來宜立即採取之具體行動方案為:調度民生用水的替代水源,包括瓶裝水、水罐車和供水箱;建立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告知民眾水質及公共健康資訊;防止結構進水,在淨水場受到洪災時保護關鍵部件;提高重點設施抗震性能,及提高總部的抗震救災能力;針對脆弱供水設施採取緊急措施並優化高濁度原水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