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祐吉(資深媒體人)
最近十天讓我最動容的新聞畫面,毋寧是「世界全壘打王」OH桑王貞治,與「東方特快車」郭泰源這兩位傳奇球星的OB傳奇大對決。
看過這段畫面的朋友,一定都對七十六歲的OH桑,重現「金雞獨立」招牌動作,拚盡全力,想把「小郭」的球轟出去的霸氣與拚勁,甚至一度失去重心跌到在地,又迅速起身,緊盯著下一個球準備揮打……。
這六球對決,最後王貞治被三振收場,但他活生生在台、日球迷面前,上演了「永不放棄」、「用盡全力」、「對得起球迷」的示範戲碼,不因高齡而做做樣子,不因害怕被三振而站在原地。
王貞治看準好球,就算揮空被三振,也要漂亮收場,讓球迷感動萬分、值回票價。
最近十天另一則大新聞,則是老字號復興航空,在無預警情況下,宣布解散公司,儘管董座一再聲明已盡最大努力,無奈每天虧損千萬元,只好在公司資產還大於負債結束營運,保障員工權益。
復興航空解散,引發社會震盪,政府主管單位渾然不知、興航領導層被控涉及內線交易、滯留在國外的旅客,及排好行程訂好機票的旅客,瞬間面臨無法成行的難題。
更糟的是,明知公司撐不下去,興航在旅展還大賣機票,直到今天,公車車體上還有興航大幅廣告,明顯欺瞞消費者。
這兩則新聞,乍看沒有關聯性;但仔細想想,OH桑王貞治在他的戰場(打擊區)拚盡全力,映照復興航空領導層,面臨公司倒閉危機時,驟然抽身,不負責任,形成強烈對比。
超過三十五歲,就很難有好表現得棒球場上,王貞治難道不知道,自己的體力、反應力,不能跟從前相比?
應邀來打慈善表演賽,重新站上打擊區,王貞治明白,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球迷,也對得起棒球運動,在能力範圍內,全力以赴;甚至,拚出超過能力範圍的動作,跌倒差點受傷,嚇壞球迷和台、日明星球員。
王貞治被郭泰源三振,但沒有人否定王貞治在棒球史上的地位。他贏得尊敬,也贏得讚美。
相對地,復興航空如果興航領導層真的夠負責任,無預警「驟然抽身」,絕對不是最好方式,是不是應該有更漂亮的下台身影?
如果,興航提前安排旅客轉簽他航作業;如果,興航提前停售未來機票;如果,興航提前跟主管單位溝通,尋求友航援手;如果,興航早點讓員工知道面臨的狀況,協助員工轉任其他公司職務……如果有這些「如果」,興航就算最終仍得下台,是不是能減少對社會的影響?是不是能贏得一分尊敬?
復興航空已宣布解散,一切無法重來;但未來,更多的企業可能面臨類似難題,也許是某種危機,也許是公司無法繼續營運,無論如何,希望企業領導人能夠多一分社會責任心,多一點「王貞治」,少一些「復興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