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建三(台北市/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辭世了,幾乎所有外電報導都說他「反美」。假使查閱港台及中國大陸的報紙,就能發現箇中差異。
對岸北京《人民日報》、廣州《南方都市報》等五家報紙,總計十多個版面,沒有「反美」兩字,台灣《自由時報》四家及香港《東方日報》三家報紙,倒是出現十六次「反美」。
為什麼有這個差異?原因之一,是對岸知道古巴反美,並且跟美利堅角逐世界,特別是亞洲政治領導位置,但不願在這個節骨眼聲張,以免讓人產生炒作的負面印象。
比較可能的原因是,港台在拉丁美洲或古巴都沒有特派員,習慣以西方通訊社或主流傳媒的眼光看待世局,人云亦云,跟著聲稱古巴反美國。
但假使古巴真的反美,港台跟隨的視線就很正確,逕自「進口」這種觀點並無不妥,反而是節省人力的一個手段。問題出在,真相可能完全相反,是美國反對古巴到了封鎖不遺餘力地步,至少美國聽任行政及立法分裂,玩兩面手法。
比如,十月聯合國大會,美國承認錯誤,第一次沒對古巴提案(反對、抗議或譴責美國封鎖古巴)投下反對票。
美國棄權了事(以色列因此也跟進棄權),形成與會的一百多國通過,無人反對、讓人小有鼓舞的局面。
外人可能無法知道,就算兩國建交,美國還是不斷對與古巴有商務往來的公司,祭出大額罰款,最近是十一月十四日,對跨國公司「國民油井華高」(National Oilwell Varco)及其子公司,重罰五百九十七萬美元。
古巴哪裡有經貿本錢反對美國?外界少有機會知道,美國為了南方農業州利益,二○○○年制訂《貿易制裁改良與出口振興法》(The Trade Sanctions Reform and Export Enhancement Act),就是用來「利誘」,古巴對此沒有拒絕,至今十多年,古巴進口農作物最大來源,正是美國。
卡斯楚一九九八年眼見中美洲颶風成災,多年思慮轉為動力,建成「拉丁美洲醫學院」,由古巴提供六年資源,無償培訓窮苦國家醫護人員,至今養成一百二十多個國家一萬兩千位醫生,包括來自東帝汶的人。
在非裔眾議員建言下,卡斯楚本世紀初,開始接受美國窮人進入這個醫學院,至今有兩百位在哈瓦那完成學業的醫生返回美國懸壺。
真相是美國反古巴,古巴沒有反美國,古巴主張自己要有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