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開辦「產業訓儲替代役」,竟然有鍋貼業者徵招儲備幹部,內政部也核准名額,服兵役變成煎鍋貼、賣鍋貼,這樣的兵役制度,可行嗎?
內政部的原意是,由國內二十二大產業提供給役男實習機會。鍋貼業申請的是儲備門市幹部、教育訓練幹部,不准在門市工作,會派員定期督導;便利超商申請研發替代役,是在公司內部了解營運狀況,未在門市收銀。
內政部基於好意,希望替代役能盡早融入社會,以便退伍和職場銜接,卻沒思考企業的屬性,不了解工作的流程,以閉門造車的方式推動政策,就像另類版的建教合作,莫怪引發不少爭議。
萬丈高樓從地起,想要了解企業的性質,必須從最基礎做起,才能對企業透徹了解。尤其是儲備幹部,對公司運作不清楚,將來如何帶領部屬?換言之,鍋貼業若是不會煎鍋貼、賣鍋貼,如何服眾?管理超商不會收銀、貨品上架,怎能當店長?
內政部擔心流弊,表示會定期督導,這說法大有問題,應採取「不定期」才對。
若按照既定時間視察,「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屆時只要讓役男躲到店後,等督導離開再派到門市,內政部如何知道?
個人認為,替代役適用範圍太過浮濫,連服務業都能申請,早已違背替代役的本質。企業缺人應自費聘請,替代役應於公務部門,不該成為企業的廉價勞工。
李台生(桃園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