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東光教會牧師余榮德,「語言消滅了、族群也會跟著消滅」,希望藉由詞句典,讓少數方言族語能傳承下來。圖/陳麗婷
【本報花蓮訊】布農族語分五大族群方言,其中丹群方言人數最少,僅剩五千多人,有消失的危機。本身屬丹群的花蓮東光教會牧師余榮德(Tiang Istasipal)花了二十年,整理出三千多個語詞、例句,《丹群布農族語詞句典》二十日發表,他說「語言消滅了、族群也會跟著消滅」,希望少數方言族語能傳承下來。
《丹群布農族語詞句典》除了印製成冊,未來也將數位化後上網,方便族人利用。余榮德還希望,未來能整理丹群族群祭典、神話由來、並出版丹群方言的《聖經》,讓此少數語言能被更多人看見。
六十三歲的余榮德是東華大學原民院的布農族語老師,對族語很有研究。他說,布農族語分為郡群、巒群、丹群、卡群、卓群等五大族群方言,其中會說丹群方言人數最少,散居在花蓮、台東、南投各部落。
眼看會說丹群族語的人愈來愈少,讓余榮德十分憂心,從二十年前開始,靠著本身對族語的研究,以及岳父手邊的資料,著手整理、蒐集語詞、例句。
余榮德說,丹群方言的特性是簡短精鍊,因此,適合詩詞、歌賦;他花了這麼多年,蒐集三千多個語詞,其中不乏古老被遺忘的語詞,並予以解釋、造句、用法等,方便族人運用,希望經由這本詞句典,能將丹群的方言保存下來。
二○○五年由教育部與原民會所共同訂定頒布的「原住民族語書寫系統」中,是以地域範圍分布最廣、人口數最多的郡社群為主,所編輯出版的實體/線上字詞典亦以郡群語言為主要語言。對於花蓮縣的布農族來說,巒社群與丹社群的人口眾多,卻未有較妥善的支持與系統性的整理。
有鑑於此,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與長期投身於巒社群、丹社群語言努力的張玉發牧師(Manias Istasipal)及余榮德牧師合作,協助向文化部申請經費,並與東華大學東台灣中心合作,協助整理資料,讓《丹群布農族語詞句典》得以出版。
工作室負責人沙力浪表示,其實很多原住民老人家保存許多關於文化、語言的珍貴資料,只是從未彙整、出版,無法代代流傳,希望讓珍貴的語言資料得以保存、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