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堂正面裝飾繁複精美的雕刻及塑像。圖/李啟華
許多歐洲教堂外觀光鮮亮麗,為何科隆大教堂一身灰黑、暗沉?答案是,這可是一座歷經八百年歷史的古樸老教堂,再者,它的建材……
德國的第四大城科隆,是工商重鎮,也是萊茵河沿岸最大的國際都市,有「北方羅馬」之美稱。
科隆市區大部分呈半圓形環繞在萊茵河畔。對岸的萊茵公園面積龐大,常舉辦各種博覽會和展覽會,也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河岸則是絕佳的散步地點,可飽覽舟楫風光。
籌備多年才動工
曾是天主教總教區的科隆市,有許許多多的教堂,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科隆大教堂。西元七百九十五年,查理大帝定科隆為大主教駐地,也參訪預定興建為全德國最大教堂的科隆大教堂現址。但由於科隆大教堂一開始規畫的企圖心很強,前後共籌備四百五十年才動工興建,興建後更超過三百年才終告完成。
科隆大教堂於西元一二四八年開始興建,建築過程費工費時耗資源,直到一二六五年才完成主祭壇和聖詠台,其後更因諸多原因或宗教因素致工事延宕,斷斷續續興建至一三二二年,雖尚未整個完工,但決定先行啟用,再邊用邊建。然而一五六○年之後,教堂幾乎完全停工,直到一八八○年,威廉一世將最後一塊基石放置在南鐘塔上,才算是象徵性的完工。
最靠近上帝的所在
科隆大教堂幾乎是全科隆最醒目的地標,遊客很容易看見兩座高聳的尖塔,標高一百五十七點四公尺,據說它被認為是當時「人世間最靠近上帝的所在」,現在則成了科隆的文化重鎮、世界遺產。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第四大教堂,雄偉壯觀,面積達八千平方公尺。教堂外牆、拱窗、大門、側門,精雕細琢,是哥德式教堂中的極品。教堂內部有高聳精緻的拱形屋頂,高大石柱羅列,周圍有鮮艷的彩色玻璃窗,祭壇旁有管風琴,中央祭壇的金堂,裝飾得金碧輝煌、燦爛奪目。牆上有聖母、聖嬰的壁畫及雕刻等。主祭堂的長廊最古老,共有七個小聖堂,既雄偉又藝術。
登高可俯瞰市區
教堂內部有五百零九級的階梯,盤旋而上,可以到達塔頂。從塔頂俯瞰市區,大教堂附近的火車站、公車站、郵局、電台、博物館、飯店、商街……等精華市區,盡收眼底。但,為了維護教堂的莊嚴肅穆氣氛,教堂內部並不開放遊客自由爬上階梯。
我們站在科隆大教堂前面,看見左邊高處搭著鷹架,顯然正在整修。領隊告訴我們說:二次大戰期間,科隆市區受到嚴重的破壞,幾乎被夷為平地,但美軍轟炸時完全沒損傷教堂,因為他們知道這是重要文化財,炸下去就會結下民族深仇,所以刻意保存倖存至今。饒是如此,從規畫到完工已跨八世紀的科隆大教堂,細部地方仍得經常修繕,除了古蹟維持不易,更希望教堂能臻於至善至美。
古樸暗沉是特色
有趣的是,許多歐洲教堂外觀光鮮亮麗,為何科隆大教堂一身灰黑、暗沉,我忍不住發問:不能把它洗刷乾淨嗎?答案是:這可是已歷經八百年歷史的老教堂,本應如此古樸,再者,它的建材是不能用任何化學清潔劑清洗的,會毀壞而掉落。幾個橫著撐住塔身的「飛扶」,明顯發揮它的功能。
科隆大教堂在一九九六年被聯合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座歷經幾百年仍屹立不搖的大教堂,是每個到德國旅遊的觀光客必到的景點,每天,在大教堂裡裡外外參觀的遊客不知有多少?難怪科隆大教堂一直被認為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