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的奮鬥】 波士頓的午夜婚宴

文╱羅智強 |2016.11.18
14427觀看次
字級

文╱羅智強

大陳同鄉親友大半從事餐廳工作,如果婚宴排在中餐或晚餐時間,不但意謂著自己得請假,或自己經營的餐廳得關門,那就得損失一天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也不會有多少人來,因為親友們也多半開餐廳,就算你要休息,別人也不一定能配合休息。久而久之,午夜的婚宴就成為不約定的成俗。

波士頓的天空正飄著雪,這一年的冬天特別冷,來美多年的Nancy對波士頓的冬雪早已習慣,下雪歸下雪,天冷歸天冷,但生活還是要張羅,工作還是不能放下。Nancy如同往常在餐廳忙進忙出,今天餐廳的生意沒受下雪影響,座無虛席,但Nancy的心早不在工作上了,她看了牆上的鐘,晚上九點,今天晚上十點半,她要參加一個重要的活動──妹妹的婚宴,一場辦在午夜的婚宴。

Nancy是我的大陳同鄉,一九八一年,她和先生一起來到美國,這個在當時被視為淘金天堂的國家。

「那時美金兌台幣是一比四十,在台灣賺錢不易,便想到來美國發展掙生活。」Nancy說。

Nancy的人生模式,是許多來美大陳鄉親的人生公式。一九五五年,也就是國共內戰國民黨失利、退守台灣後的六年,國民政府在浙江外海的最後根據地大陳島也無法保守了,當時的政府決定把島上一萬八千位大陳民眾遷到台灣。

然而,失了土地的根,大陳居民在台灣大多只能靠勞力掙生,其中許多人選擇當船員。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有些跑船的大陳人發現了追求新生更好也更快的機會──留在美國打工,也就是所謂的「跳船」,第一批在美國發展的大陳人開始落腳美國。

這第一批的大陳人來到美國,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加上非法入境、非法居留,能做的工作極為有限,大部分選擇到餐廳打工,從洗碗、端盤做起,再變成廚師,等到取得合法身分後,便自己開餐廳當老闆。

「我沒有精確的數據,但在麻薩諸塞、新罕布夏這一帶,我想百分之八十的大陳人都是做和餐廳相關的工作吧!」Nancy說。

Nancy算是第二批來美大陳人,合法入境,但是簽證到期後沒回台灣。因為已有第一批大陳人在美國落腳,第二批來美的大陳人,便多了同鄉的照應。

和大多從台灣來波士頓的大陳人一樣,除了語言不通是第一道適應難題外,波士頓的冬天,是另一個殘酷的考驗。

剛來波士頓的時候,由於居宅簡陋,一應事物俱缺,Nancy家中沒有洗衣機,常得抱著衣服去附近的洗衣店送洗。

第一年的某一天雪日,氣溫破了當年的最低記錄,Nancy趕著出門,心想洗衣店就在五分鐘左右的路程,可以快去快回,她沒穿太保暖的衣服,這短短五分鐘的路程,就差點要了她的命。

「你無法想像,那像刀子扎進肉裡的冷,才走幾步路就覺得快要倒在路邊了。」Nancy說。

但現在,波士頓的雪,就和台北的雨一樣,除非特定年歲的暴雪帶來災損外,最多就是讓人抱怨不便,Nancy已學會和雪共處的方式。

和大多數的大陳人一樣,Nancy先從餐廳的洗碗工做起。

「一個月薪水八百美元,折台幣三萬兩千元,那是三十多年前。」Nancy說,這麼好的薪水,自然吸引許多人前來,但除了好薪水外,淘金也要付出代價,辛苦自是不在話下,Nancy夫婦來美時,大女兒才剛出生,一歲的娃兒帶不過來,只能留在台灣託人照顧。

「當時本想賺個三年錢,就回台灣去,但一待就是一輩子。」Nancy說,很多大陳人一開始並沒有想在美國定居,但時光匆匆,即使開始時無意落地,時日久了也會漸漸生根。

Nancy運氣不錯,一九八一年來美,一九八四年逢美國移民大赦,一九八七年拿到綠卡,便把大女兒接來美國,一九九一年自己開餐廳當老闆,開始人生新局面。

由於同鄉親友大半從事餐廳工作,也發展出一些特別文化,例如,大家會很有默契的把喜宴辦在接近午夜。因為,大陳人非常勤奮,餐廳幾乎不休假,如果婚宴排在中餐或晚餐的用餐時間,不但意謂著自己得請假,或自己經營的餐廳得關門,那就得損失一天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也不會有多少人來,因為親友們也多半開餐廳,就算你要休息,別人也不一定能配合休息。久而久之,午夜的婚宴就成為不約定的成俗。

但這也都漸漸成為過去式了,在美國出生的大陳二代,多半有自己的專業工作,看過父母經營餐廳的辛勞,對開餐廳大多沒有興趣,大陳人開的餐廳,隨著第一代移美的大陳人年老、退休,也一間一間的關了。

「現在,午夜婚宴愈來愈少,也許再幾年,就完全沒有了吧。」Nancy說:「這也是下一代的另一種幸福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