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南韓總統朴槿惠放任「密友」崔順實洗錢與干政風波,愈演愈烈。連續三個周六,大批民眾聚集首爾市中心示威,要求朴總統下台,十二日集會更超過百萬人,擴及各年齡世代,成為南韓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示威。據蓋洛普每周採計的民調顯示,朴總統支持率,連續兩周維持在百分之五新低。
目前,她身旁的兩名青瓦台機要,一人已坦承「受到總統指示」向財閥募款,供應給崔順實幕後操控的基金會;一人則供稱,將青瓦台與政府文件洩露給崔順實。檢方這幾天傳喚及搜索包括三星、現代等大財閥的管理層與總部,希望釐清朴總統究竟有無在洗錢案中,扮演主動協助的角色。
南韓媒體與民眾將這起事件稱為「祕線實權」或「壟斷國政」。事實上,崔順實操控基金會與洗錢網絡的問題,九月下旬就被揭發,青瓦台態度消極,一概否認,親保守派報紙與被政府掌控的公營媒體,避而不談。
直到有線電視新聞團隊取得崔順實使用過的電腦,公開她協助總統修改演說稿的證據,「紙包不住火」,各界「恍然大悟」,大家多年來被蒙騙在谷底;親信依附總統的權力,遊走在財閥與核心政治權力間,獨享利益,行使主導權。
權力機器試圖掩蓋真相,檢方事件一開始,也未積極搜查,政府團隊無法對接連爆出的不法疑惑,詳細或合理說明。
崔順實事件反映出南韓媒體、司法與政治體系,受到護權力核心的黑手干預,「只看主子臉色辦事」,不僅失能,也無法發揮民主社會監督、問責與制衡的角色。
朴總統兩周前兩度向南韓人民道歉,當下她享有刑事豁免權,她表示必要時將會出面應訊,接受檢方調查。問題是,檢調機關的獨立性已受質疑,先前青瓦台拒絕檢調進入旗下官員的辦公室搜索,如今就算總統接受調查,還會不會存在「禁忌範圍」?
要求朴總統下台的聲浪,愈滾愈烈的關鍵;因為總統職權還在,要釐清朴槿惠與崔順實的關係,變得困難,對朴槿惠總統的搜查程序,也會和一般平民有所差別,朴總統出面應訊的承諾,只會變成作秀,不會有任何進展。
朴總統去留問題,備受各界關注。當史上最大規模的百萬民眾走上街頭,要求下台,朴總統遲遲無法對權力移轉問題給予交代,民怨會持續上升,擺平就得付出更大代價。
南韓朝野也為親信干政案陷入衝突,不僅自內部出現矛盾,執政黨與反對黨也互不讓步,包括國會在內的政治體系,運作幾近癱瘓。
面對高漲民憤,與檢調可能傳喚調查,朴總統要如何收拾殘局?激變的南韓時局,大家正在守候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