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 遨遊敦煌石窟不是夢

 |2016.11.15
1713觀看次
字級
昨天發表的「歷史文物虛擬實境(VR)體驗系統」,將元代書畫名家趙孟頫名作製成VR版本,可讓觀眾走入畫中,體驗古代文人的山水畫意境。圖/程宜華

【本報台北訊】故宮、敦煌研究院與台大電機資訊學院教授洪一平研究團隊合作的「歷史文物虛擬實境體驗系統」,昨天舉行成果發表會,民眾只要戴上「遨遊莫高六十一窟」虛擬實境(VR)體驗儀器,不僅能在敦煌石窟當翱翔的「飛天」,按下「時空凍結」按鈕,還能緩慢欣賞壁畫細節,如果改戴上故宮「走入鵲華秋色」VR體驗系統,就能進入八百年前的古畫世界,近距離觀賞參天古木、在古黃河中泛舟,完成覽畫神遊的心願。

大陸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先堂多次參訪敦煌石窟,他昨天戴上VR儀器時,忍不住驚呼「比原窟還清楚」,因為真正的敦煌石窟光線昏暗。洪一平團隊還研發比哆啦A夢口袋寶物更神奇的「歷史復原探照燈」,VR使用者將此探照燈照向石窟牆壁,便可重現受損壁畫的昔日風采。

團隊還特製一項祕密武器「隱形透視」,讓VR觀眾看到遊客看不到的敦煌石窟壁畫。因為在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的西側,有一幅壯闊的五台山圖,卻被前方的屏風擋住了,但在VR中,觀眾只要按下此功能,屏風慢慢隱形,露出完整的五台山圖。

「遨遊莫高六十一窟」與「走入鵲華秋色」VR體驗系統,即起至二十四日,每日中午在台大博理館地下室博理藝廊展出。

VR創造粉絲

想親眼看實體

虛擬實境是全世界不可忽視的博物館潮流,去年大英博物館在Google團隊的協助下,在館內打造虛擬實境藝廊「青銅時代」,帶領觀眾回到四千年前的青銅時代,引起轟動。故宮教育展資處處長林國平透露,故宮目前在打造虛擬實境藝廊,觀眾不但可以手摸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國寶,還可把它們摔碎。洪一平則說,他們正與科教館合作,準備運用VR把觀眾「送」上外太空。

透過虛擬實境技術,未來觀眾不需要走進博物館,只要在家裡下載App、戴上儀器,便可以走進博物館藝廊。有人質疑,會不會導致觀眾不再逛博物館?林國平強調,虛擬世界不會搶走實體文物魅力,而是創造更多實體文物的粉絲,會讓他們更有動力走進博物館,親自面對實體。

Google團隊內設文化部門,跟世界上千個世界大型博物館、私人收藏談VR合作,故宮也在洽談行列。洪一平認為「台灣做VR的強項在文化軟實力」,如台灣團隊對傳統書畫意境的了解,便是Google團隊做不到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