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港訊】雲林縣北港朝天宮收藏數個古代錫製「香火」,多為清代、民國初年期間宗教物品,見證媽祖信仰歷史。廟方指出,早期的錫製香火,以石模注入錫水製成,內部中空,上方還會打洞方便裝入香灰,相當特殊。
朝天宮所蒐集到的錫製香火形狀多變,有菱形、八卦形、方形等,還有木製香火,一面刻有媽祖神像與千里眼、順風耳兩尊將軍,另一面寫著「北港天上聖母香火」、「北港朝天宮進香」等字樣。
朝天宮文化組長紀仁智指出,錫製香火裡面包有金紙、香灰,隨時代演變逐漸被塑膠、紙布所代替。
他說,不同於閩南人習慣自廟裡請神像分靈至家中,早期客家人認為進香旗就是家中神祇,每年攜帶香旗到廟裡進香,而錫製香火綁在進香旗上,每年進香時在香火內添加香灰,回去後供在神桌上,需要使用時才取出,不必每次要香灰還得跑回廟裡拿。
紀仁智表示,早期朝天宮的錫製香火模型,是從大陸帶來的「麝石模」,麝石為中藥材,這種材質的石版模快乾成形,由於這些石模大多有百年歷史以上,打錫店家都不願意再製作,擔心損毀石模,讓錫製香火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