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歲投入大銀幕,張小燕屹立不搖已近一甲子,減少演出而致力公益的當兒,她將在五月七日現身世貿二館,擔任素食博覽會開幕嘉賓,這位用金字招牌打造出來的通才,幕前幕後無一不通,替演藝圈栽培了無數人才,「吃素的人,就是最時髦的人,現在不正流行樂活與慢活嗎?」她說。
Discovery頻道的「台灣人物誌Ⅱ」推出六位台灣代表人物,綜藝界大姐張小燕就是其一,人物專輯預計年底在亞洲二十三個國家播出。
沉醉於「攝影棚裡的味道」,張小燕絕不輕言退休,攝影棚是她的社會大學,不論春去冬來,無關星海浮沉,喜歡做的事就奮勇向前,即使被稱大牌,也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過來。
「我在綜藝節目做主持人,但有關剪接、導演,編劇.....我都盯著看,沒有多拿一分錢,我覺得學習的喜悅勝過一切,年齡愈長,愈去抓住學習機會。」
她認為,一個人的真正成功與最後的堅持,全在於個性,只要有想法,有才華,就放膽去做:「當然,成功或失敗,一半一半,但一定要走出第一步。」
「我常檢討自己的缺點,比如說個兒不高,以前沒救了,但現在可以把它形容成特色。」她說,人貴自知,才能把自己的優點運用得更好:「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就停不下來,下班回家,還得不斷持續吸收和工作有關的訊息,連晚上睡覺都突然驚醒。」
張小燕從來不願在人前展現柔弱憔悴的一面,因為她覺得這是很私人的事情。先生臥病期間,小燕任由頭髮花白,不做任何打扮,但一位貼心老友說了一句啟發她至深的話:「人的心或許無法修補,但外表是絕對可以修補的。」小燕小聲地把這句話複誦一次。她說,朋友的關懷給了她一個啟示:要繼續做節目,就該光鮮亮麗!
張小燕一直深信,儘管投身五光十色的演藝圈,私下的生活還是可以過得恬淡而平靜:「不過平凡的日子,就不能過長久的日子。」
張小燕目前把重心放在代理日本服裝品牌上,往後會以什麼樣的型態節目出現?電視台認為,因為張小燕身價不低,主持小型節目似乎不符經濟效益,因此,她復出還是以大型綜藝節目為主,看到她在特別節目中寶刀未老的主持功力,也有人認為即使她單獨主持也不是問題,但考量她身體狀況,還是會尊重她的選擇,為她找合適的主持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