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將大量引用太陽能,同時加強節能和回收。
圖/謝恩得
【本報嘉義訊】「永續零碳排放校園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是台灣不能永遠停滯不前」,南華大學率先全台大學宣示,十年內將達到碳平衡(零碳排放)校園。學校除加強節能、回收,還將擴大太陽能發電,並於一年後全面禁用塑膠袋,五年內校園供餐食材將有九成來自鄰近農園。
南華大學今年五月成立永續中心,並聘請分別來自瑞士、義大利、澳洲、紐西蘭等五位知名國際學者擔任顧問。學校多年來做資源回收、廚餘與落葉堆肥,以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等節能節水,垃圾量逐年降低,有效資源回收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七,校園全年減少八百四十二點九六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校園連年獲獎。
昨天的零碳排放校園宣示會上,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提到,近年推行健康蔬食亦是降低校園碳排量因素之一,此外,學校餐廳禁用一次性容器餐具,師生必須自備餐具,同時推動「從農場到餐桌」理念,輔導鄰近農民生產南華米及各式農糧,期望在五年內,南華大學師生九成以上所需食物,都可由學校有機農場及鄰近契作有機農場供應,降低食物里程,達成能源及食物自給自足。
校園將擴大太陽能發電區,底下亦將規畫有機農園,生產菇類及耐蔭蔬菜。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陳世雄特別介紹南華大學利用廚餘養殖經濟昆蟲—黑水虻,全球都在研究利用黑水虻,包括國內的畜產試驗所,其幼蟲每隻可吃二至三公斤的廚餘,幼蟲同時也是養殖動物的高蛋白質替代食物和飼料,取代有食安疑慮的骨粉,以及會危害魚類生態的魚粉。學校也正在復育在全球和台灣快消失的蜜蜂,讓校園和鄰近農場有可獲益。
南華大學今年成立跨領域「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將於明年開始招生,林聰明說,永續零碳排放校園是一項艱難、千頭萬緒且需長期投入的工作,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是眼見丹麥政府已訂定,將於二○二五年達成哥本哈根為零碳排放城市的目標,台灣不能永遠停滯不前,希望由南華大學率先倡議,期望有更多學校和地方政府響應,讓台灣早日成為零碳排放的永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