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罹胃癌 暖心義診助弱勢

 |2016.11.10
1560觀看次
字級
愛心牙醫師劉信宏(右)與妻子聯袂出席,分享罹患胃癌的心路歷程。 圖/江慧珺

【本報台北訊】「到底為什麼會是我?」五十八歲的牙醫師劉信宏平時身體健康,得知罹癌時,劉信宏震驚不在話下,花了半天時間自我檢討,思考到底有什麼原因導致胃癌找上他,但他隨即振作、轉換心境,積極配合治療,走訪偏鄉義診,分毫不收,連健保卡都不要。

一場大病也改變劉信宏的人生觀,過去的他花許多時間工作賺錢,也常對社會現況感到不滿,甚至勃然大怒;但如今他認為,生命長短、錢財等已不重要,重點是要把握當下,心境也變得更寬廣。

但不變的是,自二○○○年開始投入偏鄉義診的他,還曾遠赴印度看診,化療到階段性結束後,馬上投入偏鄉義診,不收掛號費也不用健保卡,完全自掏腰包幫助弱勢民眾看診,今年就走訪澎湖、蘭嶼與台南偏鄉看診。

在高雄執業的劉信宏是當地有口碑的牙醫師,看診無數的他,沒想到自己也成為病人。他回憶,四年前只是感覺喝水容易嗆咳、吞嚥困難,還容易嘔吐,以為年紀大的正常現象,但數月後變成一吃太快就容易嘔吐。

忍了三個月,他照了生平第二次胃鏡,竟發現胃與食道之間的賁門長了腫瘤,是胃癌第三期,且癌細胞已轉移。先手術切除胃、膽與四公分食道,後續接受十八次化療治療,從此生活大受影響,無法如往常習慣進食。

因罹癌切除了胃,劉信宏的飲食與作息也徹底改變。治療過程一度暴瘦二十公斤,過去吃飯速度快、大口吃肉、吃飯配湯,如今都成禁忌;因手術後少了胃,食道直接「一根腸子通到底」,他常常吃東西卡到吞不下,過還常常放又臭又響的屁,讓他困擾不已。

所幸在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辦胃癌癌友焦點訪談,發現許多癌友都有類似困擾,他也將放響屁視為消化道蠕動順利,「原來放屁是件舒服快樂的事!」

少吃醃漬發酵或碳烤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指出,胃癌治療沒有特效藥,其放化療效果也遠低於其他癌別,而放化療效所引發的副作用像貧血、暈眩、喉嚨乾澀、噴汗、備食進食的困難,耗竭病患與照護者的體力與生活品質,體力不好的患者容易放棄治療。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醫師指出,早期胃癌症狀與胃潰瘍相似,空腹或吃飽後會出現上腹部不舒服,多數人以為只是一般的腸胃不適,容易被忽略,以致確診時多是晚期。建議平時最好少吃醃漬發酵或碳烤食物,遠離菸酒,若腸胃道症狀超過二周未改善就要就醫做徹底的胃鏡檢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