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耀堂
即使在性別平權觀念已納入中學教材的今日,在外地工作的年輕夫婦要返回婆家過年節時,作太太的還是常被好心的人告誡:「在婆家,千萬不要叫妳先生幫忙做家事,公婆會不高興的。」
文與圖/林耀堂
即使在性別平權觀念已納入中學教材的今日,在外地工作的年輕夫婦要返回婆家過年節時,作太太的還是常被好心的人告誡:「在婆家,千萬不要叫妳先生幫忙做家事,公婆會不高興的。」
連我太太在向我的老岳母稟報,她已經把我那兩個十多歲的兒子訓練得很會洗碗、倒垃圾時,我岳母卻一點也不讚許地說:「妳把查脯當查某教啦!不要教他們做這些『小事』!」太太回來後忿忿不平地說:「每個人每天都要吃三次飯,家事怎麼會是小事!」
確實家務事不是小事,但古老的傳統卻都把它歸於女性終身的義務。不過時代真的不斷在進步,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分工律則已經被打破,現今也看到很多男性的「家事達人」現身,告訴我們只要肯學,男生做家事可以比女生做得更好!
楊文全就是一位非常稱職的家庭主夫。他是我在兒子學跆拳的道館認識的家長。那時我們的孩子都還在念小學,孩子們打拳時,他就和其他媽媽們交換「媽媽經」;道館辦活動或出遊時,他亦是最佳玩伴和保母。他不但時時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和進度,也非常關愛其他孩子,直到他的兒子上大學了,他仍是道館家長群組內最活躍的成員。
一九六二年次的楊文全畢業於美工科,出社會後,以他的美工專才,做過辦公室空間及家具規畫的工作,當時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他的事業做得很順利,進而投資蒸餾水製造生產公司。但隨著一女一子的出生,幼小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顧。楊文全決定捨棄月薪八萬的高收入,回家掌理家務,讓在電視台上班的太太全力在職場打拚,沒有後顧之憂。
據楊文全的描述,孩子還小時,他的日常工作是:一早起來買好早餐,帶小孩出門上學,途中有一個小公園,他們就在小公園吃早餐,每天都像在野餐一樣高興。到校後他做交通導護,八點半送太太到公司上班,九點回到家就開始做家事。家事的內容繁重龐雜,洗晾衣服、整理內務、上菜市場採買,一個上午瞬間就過去了。下午休息一下,他再到小孩的學校做義工老師,講故事給小朋友聽,待小孩放學一起回家準備晚餐,等太太回來一起吃飯。
精力充沛的楊文全做家事時投入高度的用心,每樣工作都有他獨到的「眉角」,例如女生的內衣要如何清洗、菜場內哪家滷豆干最好吃、地要怎樣拖才乾淨、衣櫃要怎樣才收納得整齊、吃飯的筷子要定期拿出去曬太陽去霉……聽得我一愣一愣的,方知世間無處不學問。
如今兩個小孩都已離家上大學,楊文全依然到小學去當志工,教導小朋友「生命教育」與「性別平等」的觀念。我想楊文全本身就是性別平等的最佳代言人,更是新時代生命教育裡很好的示範者。(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