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傲狂生
同事老婆懷孕了,每天興致勃勃地為未來的孩子起名字。有天,他很神祕地說:「叫寧馨怎樣?安寧而溫馨,聽著就很酷哦。」我下意識地反對:「唔,這個不大合適,建議你查一下詞典吧。」
《辭源》可查到寧馨一詞的解釋:「晉宋時俗語,這樣的意思。」王若虛《滹南遺老集.謬誤雜辨》引城陽居士《桑榆雜錄》講:「寧,猶如也;馨,語助也。」說白了,寧馨就是晉宋時一句大白話,「寧」就是這樣,「馨」則沒有實際意義,就是一個語氣助詞。
寧馨這個詞也作寧馨兒,出自《晉書》,而且跟小孩有關。話說琅琊王氏的王衍還是小孩時,去拜訪竹林七賢的山濤。說句題外話,竹林七賢里年齡最小的王戎是王衍的堂兄,東晉的王導和王惇也都是他們的兄弟。山濤等王衍走後,評價他:「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翻譯過來就是說,是什麼樣的老太婆,生下這個小孩啊。將來誤天下百姓的,說不定就是他啊。這樣看來,寧馨這個詞不算啥好詞,有些類似於今天我們講的「熊孩子」。
寧馨熊孩子還有一位,他就是劉宋王朝的前廢帝劉子業。劉子業的老媽王太后要死了,要劉子業去見她,劉子業卻說:「病人房裡有很多鬼怪,太可怕了,怎麼能前往呢?」王太后大怒,對內侍說:「將刀來,破我腹,那得生寧馨兒!」王太后死後,劉子業還夢見老媽詛咒他。
「寧馨」似乎成了熊孩子的代名詞,可後來它又鹹魚翻身,成了好孩子,這是怎回事呢?問題就出在王衍身上,王衍雖然果如山濤所言,他居高位,尚清談,葬送了晉朝的天下,但他是位美男子。《晉書》上說他「神清明秀,風姿詳雅」,《世說新語》也說他「容貌整麗」。山濤雖然罵他,也未嘗沒有讚歎他之意。古人生子也和今人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顏值高也是一重要指標,如果跟美男子王衍有一拚,自然是幸事一樁,至於王衍後來掉鏈子,那是次要的事情啦。
從南朝到唐朝甚至到近代,都有許多人覺得這個詞挺順眼,在詩文裡反復用它。譬如,詩豪劉禹錫就有〈贈日本僧智藏〉詩云:「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民國時,詩人徐志摩用寧馨兒稱呼愛人。劇作家翁偶虹創作程派名劇《鎖麟囊》,其中薛湘靈唱道:「可憐我平地裡遭此貧困、遭此貧困,我的兒啊,把麟兒誤作了自己的寧馨。」漢語詞彙博大精深,學識淵博如徐、翁兩位,也難免錯用寧馨。
至於朋友以寧馨為小孩起名一事,筆者覺得還是慎重為上,起個似是而非的名字,畢竟需要勇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