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顯影.雄獅美術45週年慶 1971年,在李阿目別墅……

文/黃長春整理 |2016.11.08
2927觀看次
字級
坐者左起楚戈、席德進、高信疆、莊靈、王藍,與立者左起劉如容、李賢文、李翼文,一九七一年合影於北投「李阿目別墅」。 圖/雄獅美術提供

文/黃長春整理 圖/雄獅美術提供

「雄獅鉛筆廠」創辦人李阿目,是早期台灣企業贊助文化的先行者。在他的這幢別墅中,許多前輩美術家、文藝青年,曾共聚一堂,為當時文化沙漠的台灣,群策群力,注入一道道清涼的甘露水。

李賢文今年七十歲,一九七一年他才二十五歲,剛創立《雄獅美術》月刊,自信而充滿朝氣。

在《雄獅美術》月刊長達二十五年(一九七一~一九九六),共三百零七期的出刊歷史中,照片中的這些人物,都曾以筆墨耕耘及贊助這片園地,即使時間逝去,他們所留下的經典圖文,仍然經得起時代考驗,使得《雄獅美術》,突破了雜誌時效性的限制,成為流傳久遠的知識寶庫。

二○一一年,雄獅美術與聯合百科合作的「雄獅美術知識庫」網站成立,將包含停刊多年的《雄獅美術》月刊,共三萬三千篇文圖,以及《西洋美術辭典》、《中國美術辭典》等經典叢書,以全文檢索的方式,再現雲端。

筆者特從「雄獅美術知識庫」中,精選這些藝文先進曾說過,或寫下的一些話語,以饗讀者。四十多年過去了,這些文字今日讀來依然清新雋永,引人深思。人生短,藝術長,他們對台灣人文藝術的扎根,既深又穩地永植人心!

席德進(一九二三~一九八一)

影像中的席德進,時年四十九歲,一九七三年,他開始在《雄獅美術》連載〈台灣民間藝術〉,翌年集結出版。他在序中說:「隨著古廟的拆除與重建,民間藝術也隨之而亡。這都是我一手實地觀察採訪得來的,或許以後再也見不著了。感謝雄獅美術的支持與出版,否則這些珍貴的圖文資料,恐還堆在我家裡……」

席德進離開人世已三十五年,但至今還活在許多人的心中。即使晚年罹癌,他仍用盡生命力氣,畫遍台灣風土之美。他在〈我的藝術與台灣〉一文中說:「我在台灣的時間,已與我在家鄉四川居留的時間相等,但是我繪畫的生涯,從孕育、發展到創作,卻全是台灣給我的靈感而促成。」(一九七一年四月)

高信疆(一九四四~二○○九)

高信疆離開人世也已七年了。當時他才二十八歲,兩年後於《中國時報》副刊擔任主編。他在戒嚴時代,不畏強權,提供副刊園地,邀約思想自由者發言,同時亦培育許多文學及藝術新秀。當時,他常以高歌、高上秦的筆名,於《雄獅美術》發表關於洪通、席德進等多篇的藝評好文。

他曾在《中國時報》副刊,企畫連五日大篇幅的專題,介紹來自鄉下的素人畫家洪通,使他紅遍全台。針對洪通瘋狂的繪畫態度,高信疆持正面看法。他在《雄獅美術》所舉辦的「大家談洪通──洪通特輯的反響」座談會中說:

「藝術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洪通的藝術是一種還原,還原到他本來的位置,因為藝術並非高高在上的神奇,而是最平凡、最可愛的東西,當初想介紹洪通,乃想由他而勾出每一個人原有的藝術才能,使藝術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享樂。任何一個人要有成就,多少帶點瘋狂,不夠熱忱的人只能坐著欣賞別人。」(一九七三年五月,劉如容記錄)

楚戈(一九三一~二○一一)

楚戈,現代詩人及畫家。當時的他於故宮做研究員,他認為這分工作很吸引他。對於中國藝術的抽象美,他在〈張大千和他的時代〉一文中,有精闢的見解:

「在中國審美的歷史中,抽象美是早就被肯定的,文字從象形、象意到形聲,從模仿自然,到簡化成符號,其箭頭指向,皆是邁向抽離形象的路途發展,書法更是變本加厲,從篆隸正行,終於邁向純抽象的狂草。而繪畫藝術,雖未發展出純粹的抽象,但真正瞭解中國美之本質的人,當知道中國不重形似的世界之中,實際上包含了很超越的抽象審美之元素。

大千先生是最瞭解這一點的,他的畫完全掌握了宇宙自然中那抽象的意境,凡是愈欣賞抽象美的人,其心靈的束縛也愈少,其胸襟也愈大,大千先生在繪畫的技法上能集其大成,而不受技法的束縛,進而創造了中國繪畫一種新形式……」(一九八二年五月)

王藍(一九二二~二○○三)

小說家及畫家,著名的《藍與黑》小說即他的著作。日本侵華時,他放下了最愛的繪畫,參加抗戰。來台後,見到美麗的日月潭,興起再度執筆繪畫的欲望。他在〈我畫畫的故事〉一文說:

「初中時代,美術、音樂、體育列為『小三門』,不予重視。這真是荒謬!因為這三門正是從小開始最好的人格教育。我們並非要每人做專業的,職業的畫家、音樂家、體育家;但是,在鍛鍊身心,培養愛心,啟發增強創造力、思考力、想像力、審美力,透過這三門課程乃是必要與最佳的途徑。」(一九七三年三月)

莊靈(一九三八~)

攝影家莊靈今年七十八歲,當時的他在台視擔任攝影記者。他說:「整整二十四年(一九六五~一九八九)的外勤記者生涯,不僅養成我攝影求真的觀念和習慣,而求真也剛好與我最早開始攝影時,就逐漸領悟出『攝影應求真實與自然』的觀點不謀而合。」(引自《莊靈.靈視》二○○八年八月)

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如何拍攝一幀好的報導攝影,他在〈談新聞攝影〉一文中說:「最重要的,必須對工作要有熱忱,對社會大眾懷抱著宗教家一般地關懷與愛心。惟有如此,才能創作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為社會提供最具影響力的服務,為後來的歷史紀錄下不朽的見證。」(一九七三年十一月)

莊靈的話值得國人省思。今日媒體競爭激烈,《人間福報》仍秉持社會關懷、淨化人心的精神辦報,為台灣報界一股清流。在慶祝雄獅美術四十五周年的同時,亦祝佛光山五十歲生日快樂!

【美的顯影—雄獅美術珍藏照片展】

展地:雄獅星空(台北市中山區南京 西路9號2F,中山捷運站3號

出口旁)

展期:即日起~11月27日

11 月 12日下午3時,黃長春導

覽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