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松王墳的遺蹟(下)

文/張初一 |2016.11.07
1192觀看次
字級
作者將碑文抄下來,一嚮福報讀者。圖/張初一
作者(右)與友人馬榮孚在觀看熙昌石碑。圖/張初一

文/張初一

據李龍吟回憶,後來李瑞環聽說言菊朋的墓在朝陽區找到了,他建議把言先生的墳挪到西山去,和馬連良等京劇名人的墓放在一起,好好修繕一下;李龍吟說,這是言家的祖墳,須徵求言家後人的同意。後來因言小朋病世,此事就被放下了;但是當時就在墓地周圍立了國家古樹二級保護標牌,修圍欄建立了古柏樹公園。

咱們是京劇言派票友,想為言菊朋大師的歷史盡一分心力。二○一一年五月十三日,我曾代表言家後人、言派傳人和北京言派藝術研究會,寫信給北京市文化局,希望盡快地把松王墳重建起來。

因為墓地雖有圍欄和國家二級古樹標牌陪伴,但不夠醒目,讓人更揪心的是開發商已經準備在這裡開發新專案,如不及時採取措施,松王墳隨時都有被毀的可能,一旦毀壞無可挽回。

為了找到松王墳遺物,加大保護力度。在東風鄉政府及辛莊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查訪,終於找到了一個知情人,他就是董寶臣師傅。在董寶臣師傅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一塊荒地,他斬釘截鐵地說言家石碑就在此地,我們真是喜出望外。

二○一三年五月十六日就在此地挖掘出了言菊朋曾祖父熙昌的石碑,碑長二點四公尺、寬八十七公分、厚四十公分,碑文清清楚楚寫著「贈都統原任吏部侍郎熙昌」,朝陽文物部門及時趕到並照相取證。

熙昌是松王的兒子,熙昌石碑的出土為我們提供了有力的歷史證據。朝陽區文物部門已把松王墳列入二○一三年保護搶修項目。

憑弔梨園前輩的聖地,聽完了馬榮孚老人的介紹,我覺得老先生辦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更是保護文化遺產、珍惜文化古蹟的發心勝事。於是把整體經過整理出來藉人間福報一隅,讓無聲的故事成為有聲紀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