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北訊】「學數學有什麼用?」這是不少學子無奈卻不敢說出口的疑問。新北市立瑞芳高工數學老師管偉宏為激發學生對數理的興趣,帶領土木科學生測量客家圓樓,「三點不共線便成圓」,不只上了一堂幾何學,證明「圓」樓真的是圓的,這份結合古典建築和數學的創新教案,更讓他獲獎連連。
管偉宏說,他對古典東方學術領域有濃厚興趣,又對建築多所涉獵,在瑞工授課時,便將這份知識相結合,一本清朝時期專書《陽宅集成》,成為他發想教案的靈感來源。
根據《陽宅集成》記載,幾何圖形中,圓形、長方形、波浪型、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別代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管偉宏說,土木科學生學習建築結構和測量,他知道坐在教室無法滿足學生,便將幾何學課程拉到教室外。
「構成圓的要素,三點不共線,二點可形成一通過圓心的中垂線。」他帶土木科高三學生走訪苗栗客家圓樓,實際架機器測量圓樓,就地演算圓形的方程式,證明圓樓真的是個圓。師生足跡踏遍林安泰古厝、建中紅樓、建成圓環、故宮博物院,讓學生對數學萌生好感和吸引力。
管偉宏教數學搭配建築實證,讓學生聽得心服口服,他今年也將教案投稿教育部「推動高級中等學校創新教學工作創新教學獎」,獲「優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