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後丟棄不要的稻草,也有功用!台中市大安區編織達人黃聰(左圖/余采瀅),巧手將稻草變身草刀,兩年前在社區開班授課,教十多位長輩編織,長輩們再成為種子教師,到各社區與小學免費教學,傳承「草刀」技藝。
【本報台中訊】收割後丟棄不要的稻草,也有功用!台中市大安區編織達人黃聰(左圖/余采瀅),巧手將稻草變身草刀,兩年前在社區開班授課,教十多位長輩編織,長輩們再成為種子教師,到各社區與小學免費教學,傳承「草刀」技藝。
大安東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呂彥蓉表示,早年農村貧困,孩子少有玩具可玩,大家把不要的稻草編成草刀,當作童玩,這是許多長輩兒時的記憶。
但隨時間久遠,許多長輩許久未編,早就忘了編法,技藝恐失傳,幸好六十八歲的黃聰還記得,教導並推廣草刀技藝。
黃聰四年多前退休後開始種田,看到稻草想到兒時常玩的童玩「草刀」,憑兒時印象摸索編法,逐漸找回編織記憶,平均編一支草刀需花費十五分鐘,小刀僅要十分鐘,最長編過兩百六十公分的草刀。
黃聰指出,稻草收割分兩期,一定要使用第一期的稻草,養分足夠,編織時才不易斷裂;編織前要先曝曬,不但激發出稻草香,也加強稻草韌性,編起來才會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