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張亞中(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執筆人:張亞中(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星雲大師日前在二○一六年國際佛光會的年會中以「共識與開放」為主題演講,呼籲所有佛教眾應對人間佛教要有共識。對個人而言,只要把心胸打開,宇宙寶藏就會進入心中;對佛教界而言,只有開放的態度,才能使得信仰佛教人口增加,讓佛光得能普照全世界。
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二○一二年發表《全球宗教景觀》報告,在全球六十九億人口中,有百分之八十四的人(五十八億人)有宗教信仰,所占百分比,基督徒為三十二、穆斯林為二十三、印度教徒為十五、佛教徒為七,至於沒有宗教信仰的十億人中,有百分之六十二的人住在中國大陸。維基百科資料稱:二十一世紀全球佛教徒約有五億多人,分別是:漢傳佛教地區占百分之六十七點三(約三億六千萬人),南傳佛教地區占百分之二十八(約一億五千萬人),藏傳佛教地區占百分之三點四(約一千八百萬人)。
台灣總人口中大約有八百萬人自認為有佛教信仰,占百分之三十五,但內政部公務統計,皈依者僅約十五萬人左右。
不過,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調查也指出,二○五○年時,全球伊斯蘭信仰的人數將會接近於基督教人口,而佛教信仰人數,則因為主要信仰國家人口負成長影響呈現萎縮趨勢,降到百分之五點二。
以上數據凸顯了幾個現象:第一、佛教徒是全球幾個主要宗教中人口最少的。第二、趨勢預測佛教徒的人口還會減少。第三、漢傳佛教仍是佛教的主流。第四、相較於其他宗教,台灣有佛教信仰者人數最多,但皈依者仍偏低。第五、大陸仍有非常多的人沒有宗教信仰。
最近有一則新聞報導: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聯合宗教會(ICARUS),在今年七月投票決議賦予佛教團體最高榮耀獎,一致表決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這個獎項是由二百位宗教領袖共同參與投票所決定。雖然佛教徒只占ICARUS會員的極少數,但得票數卻最高。很多宗教領袖並沒有選擇自己的宗教,而是把自己手中神聖的一票投給了佛教。例如天主教神父泰德(Ted O'Shaughnessy)就表示,他雖崇愛天主教,但內心常深感不安,因為在宣導基督博愛的同時,往往在聖經裡發現為上帝而殺害異教徒的經文,因此他投了佛教一票。穆斯林的神職人員塔爾阿斌.魏塞德(Tal Bin Wassad)說:「雖然我是虔誠的穆斯林,但看到很多個人在忿怒和瞋恨時,藉用殺戮方式來表達他們對宗教的崇敬,而不是通過自我調解的途徑來解決。」
國際聯合宗教會認為,佛教能贏得世界最好宗教的榮耀稱號,是因為在過去的歷史中,沒有一場戰爭是以佛教名義進行的,與其他宗教明顯不同。
從以上的數據及佛教被推選為「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可以看出星雲大師對佛光人的期許,希望所有佛光人不僅要挽救佛教信仰人口下滑的趨勢,更要用積極的態度來弘揚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宗教,不僅在台灣要鼓勵信眾皈依,在目前仍然缺少信仰的中國大陸,則更是可以努力耕耘的地方。
星雲大師今年完成了巨著《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希望為所有佛教徒凝聚共識。透過對人間佛教共識,所有僧眾更能結合力量弘揚佛法。從這本書也可看到人間佛教所以能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除了佛教的義理,也在於它無我、無住、無相的開放。大師提到的「開放」,也是希望所有佛光人,能夠以海納百川、推陳出新的方式讓人間佛教傳遍全世界。「共識」與「開放」既是原則,也是法門,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佛光普照世界五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