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一○年出版《實在的力量》書中,我曾如此形容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鄭先生的創業歷程,完全符合大經濟學家熊彼得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所倡導『企業家精神』的經典定義。它是指創業者具有發掘商機與承擔風險的膽識,以及擁有組織與經營的本領。」走在時代潮流前面的他,還擁有另一個現代社會抱負: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走出台灣,向世界示範。
六年之後出版的這本《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遠見.天下文化九月出版),正是台達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歷程及紀錄。
若問台灣產業界的CSR標竿,台達無疑是最常被提起的企業。《遠見》CSR調查舉辦十二屆以來,台達已累積十四座獎牌,創下無人能超越的高標。有趣的是,獎項設立前五年,由於台達電連續三次獲得首獎,評審委員會只好把台達電晉升為「榮譽榜」,委婉說明:暫停三年申請。
不只是台灣企業的「高標」,台達集團近五年還連續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之「世界指數」(DJSI World),且總體評分為全球電子設備產業之首,為世界企業永續經營的標竿。
其中,「綠建築」正是台達過去十年積極深耕的領域之一。由於多年來對於環保節能的重視,鄭創辦人要求集團旗下所有廠房都必須是綠建築,過去十年間,已陸續打造九棟綠建築,遍及台灣、中國大陸、印度及美國。
台達集團身為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管理解決方案領導品牌,轉而投入打造綠建築;台達集團是維護環境永續的「實踐者」,以具體行動證明,只要真心關注環境永續議題,並付諸行動,氣候變遷的危機反是企業最佳機會。
台達集團同時是綠建築的「推廣者」。二○○八年起,他們開始把觸角延伸到校園,捐贈許多教學型的綠建築,包括四川楊家鎮台達陽光小學、四川龍門鄉台達陽光初中、屏東那瑪夏民權國小、成大綠色魔法學校、成大南科研發中心、清華大學台達館、中央大學國鼎光電大樓等。
同時,也培養綠領義工,導覽綠色廠辦,讓民眾對綠建築有深入了解。
更令人佩服的是,台達集團還勇敢而自信地擔任全球「示範者」:讓世界看見台灣在環境議題上的成績。
多年來,無論關注環保、能源、綠建築,台達都緊扣著全球大趨勢─氣候變遷。由於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無法以國家身分參與聯合國氣候公約締約國大會。但台達集團透過旗下台達基金會,於二○○七年取得非政府組織的觀察員資格,到了二○一四年,首次獲得主辦周邊會議(Side Event)的機會,並在秘魯利馬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公約第二十次締約國大會(COP 20)中,召開周邊會議,傳達來自台灣的聲音,展現我們的成就。
有了利馬會議的成功經驗,在隔年巴黎氣候峰會(COP 21)上,台達整合企業與基金會資源,以十年打造二十一棟綠建築經驗,參與聯合國主會場藍區(UN Blue Zone)及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舉辦的「Solution COP21」展會,成為有史以來曝光率最高的台灣團隊。
六年前《實在的力量》書中,鄭崇華創辦人說:「只要實實在在地、一樣一樣地把事情做出來,信心就會油然而生。」在世界動盪、人心不安的此刻,《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這本書,再次證實,也更讓我們看見,只要堅持夢想、專注付出、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就能成為人類正向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