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研究顯示,男、女生的心理發展在一歲前大致等速,但等小孩大到能拿動掃帚、能照顧年邁祖父母或提水回家時,性別差異逐漸擴大。
UNICEF指出,全球各地女童做家事的時間比她們的兄弟多出百分之五十,在中東、北非和南亞地區差距更大,五到十四歲女孩負責家庭雜務的時間,比男孩多出一倍。
UNICEF說,這些勞務無助建立性格:「女孩負擔的家務──準備食物、打掃和照顧他人,不僅為人生承受不平等負擔埋下伏筆,也在女孩還年輕時,就限制了她們的前景和潛力。」
家事雜務會讓女孩誤以為,這是她們唯一夠格做的事。烹飪、打掃和提水,不如其他能為家裡掙錢的任務受重視,對女孩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留下長期影響。
早期塑型也使女孩長大成人後,更難在教育和就業上跨越性別差距。UNICEF建議消弭性別差異的方法,第一步就是:在小孩進入成年期之前,讓男女孩更平均的分攤家務,且支持女孩留校、參與運動,進行休閒娛樂以及累積人生資產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