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福祉本是復康巴士的代理及改良供應商,古嘉琳(左)說,這幾年又引進沐浴車,都是依社會需求發展公司走向。圖/記者楊祖宏
古嘉琳笑說,創業能無後顧之憂,都是因為太太在背後的支持。圖/記者楊祖宏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為什麼不給她洗澡?」致力改裝復康巴士的台灣福祉董事長古嘉琳,在探望二次中風、住安養院的阿嬤時,納悶渾身熱汗卻沒有人幫她洗澡,後來得到了答案──因為很麻煩!一直對阿嬤沒有受到好的照顧耿耿於懷,遺憾讓他投入「到宅沐浴車」的引進與研發,三年後,台灣福祉已是許多慈善單位的合作供應商。
為五年一次澡 引進浴車
沐浴車在社會高齡化的日本已有四十年歷史,是提供長期臥床及身障者洗澡的車子,幫浦能將水抽到五層樓高,且不斷抽換髒水與注入淨水,比原床洗澡要能感受泡的滋味。「在家安老的人,洗澡較麻煩,很多只有擦澡而已,我就聽過有長輩五年才洗一次澡。」古嘉琳說,過去的問題在於搬動麻煩、進出浴室容易跌倒,沐浴車卻有可調整高度的行動式浴槽,還搭配司機、護理師和照護員一組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一天可服務六至八位長輩。
雖然古嘉琳不是第一線的護理人員,但也看過幾次因為泡澡血氣得以循環、太舒服而流下淚水的長輩,深深覺得自己在做有意義的事。事業走到這一步,不只為他彌補過往遺憾,也圓滿了八年前慈善團體向他提過的需求,他說,當時分身乏術,因台灣每四百人才能配到一輛復康巴士,供不應求,所以公司重心都圍繞在復康巴士的生產上,直到三年前才有機會到日本考察,取得代理權,後來更盡量國產化。
對待員工 堅持三心二意
難得的是,古嘉琳並不將產品利潤擺第一,相較傳統企業的資本主義、利益掛帥,團隊更關注社會需要,「不將利益留在股東或私人身上」是他們的共識,未來並計畫轉型成社會企業。
古嘉琳的善意間接融入公司的經營理念,他說:「我們的Logo像狗的嘴巴,這象徵了忠誠和凝聚力,此外還被三顆心環繞,分別是同理心、決心、快樂心!」希望無論身障者、老人、客戶或長官都能得到體諒,即使只是鎖螺絲的人,也要重視服務,擁有相信自己能為人們帶來舒適的心意,而有決心就不易失敗,做了助人產品則能擁有快樂。他與員工相處如家人,員工曾開玩笑、要他加入「誠心誠意、有情有義」兩項,若有人問起組織文化,他就能說公司非常的「三心二意」了!而他竟欣然接受這樣的提議。
「我們公司還推動每月一次早會,讓全體員工聚在一起做不一樣的事。」員工說,四十幾人聚在一起,就會傳達企業文化、喊口號、相互鼓勵、表揚先進、樹立好的人事風範,主管也會跟員工講解工作理想、目標,並詢問各自需要的協助。古嘉琳最得意的,是公司成立了福委會,每月舉辦家庭活動日,最近的一場活動是打漆彈,他笑說:「打完發現身上的瘀青不多,證明我做人沒有很失敗。」中秋連假,員工動態更有趣,周四才要放假,他們周三就在準備烤肉,「有沒有覺得他們工作很快樂?」
重社會輕利益 兼顧家庭
他不喜歡員工加班,認為與其壓榨員工讓公司賺錢,不如讓每個人知道如何在公司與生活間取得平衡,「只顧賺錢不顧家庭就是不平衡。」他也相信只要上下都有同理心、懂得為人設想,社會就能圓滿,而工作要快樂得確保技術上沒有阻礙,所以公司平時會為員工舉辦內部訓練,也鼓勵去外面上課;福利部分,除了能自訂旅遊地點,每人每年還有健康檢查、一起到育幼院或老人院服務的機會。
問古嘉琳創業異軍突起的原因,他覺得是信仰及家人在背後無怨無悔的支持,「堅持人性本善的信仰,讓我在創業期間即使屢被欺瞞,依然充滿信心,明白損失金錢卻增長了智慧、處事能更周到,而我所以能沒有後顧之憂、愈戰愈勇要歸功於太太。」
太太在他創業最艱辛的時期擔任總經理,協助業務、生產、行銷及財務,他只需負責交際應酬、拓展人脈,去年公司狀況趨於穩定,太太又退居幕後,專心照顧分別四歲、九歲、十一歲的孩子,「沒有她的支持我很難往前、穩固根基。」他的分享證明成功的男人背後真的有個無怨無悔、認真付出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