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數量年減8%

鄭詩韻 |2016.10.09
1266觀看次
字級

譯/鄭詩韻
新近發布的全球最大型野生動物非洲象數量調查顯示,經過三年從空中計算非洲象群數量發現,由於盜獵猖獗,非洲象群年減約百分之八,二○○七至二○一四年間已驟減三成。

法新社與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出資七○○萬美元贊助本調查的微軟共同創辦人兼慈善家艾倫(Paul Allen)說:「我們完成大型調查,得到的結果令人十分憂心。」

這是全球首次計算地球最大型野生動物非洲象的數量,科學家和保育人士在空中計算非洲十八國存活和死亡的大象,作為未來研究及更妥善保護象群的基線。

首度大規模調查

研究報告今天在夏威夷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會議上發布,艾倫致詞時說:「知道象群大幅減少後,我們可以共同擔負責任,採取行動。」

艾倫所屬投資公司瓦肯(Vulcan Inc)的員工杜其(James Deutsch)表示,為期三年的「大象普查」自二○一二年十二月展開,共出動八十一架飛機和二八六人,飛越十八國、四十六萬三千公里。

調查期間計算到的大象共三十五萬二千多頭,代表二○○七至二○一四年間,象群減少了三成,相當於減少十四萬四千頭。這份研究說,非洲象約年減百分之八。

調查發現,盜獵熱區安哥拉、莫三比克、坦尚尼亞「減少的象群讓人震驚」,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喀麥隆北部、尚比亞西南部,則可能看到象群「從當地消失」。

部分區域未減少

然而,在南非、波札那、烏干達、肯亞部分地區、尚比亞、辛巴威、馬拉威,以及橫跨貝南、尼日和布吉納法索邊境的彭賈里(W-Arli-Pendjari)保護區,大象數量穩定,甚至有所增加。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近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易危物種的非洲森林大象因生育率低,預期要花九十年時間,才可以回復至二○○二年的數量,在非法狩獵的威脅下,中非森林大象已由二○○二到二○一三年期間,數量大幅減低六成五。

森林大象主要生活在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加蓬等地,高峰時期有一百至兩百萬頭,至二○一三年降至只有十萬隻,因不少偷獵者獵取象肉及象牙。WWF稱,森林大象很有可能面臨滅絕。當局用了十年時間觀察他們的生態,指出牠們的生育率非常低,至少得花近一世紀才可回復至二○○二年的水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